鍶:銀白色軟金屬,密度2.6克/厘米3。熔點769℃。沸點1384℃。化合價+2。第一電離能5.695電子伏特。化學性質活潑,于空氣中加熱時能燃燒;易與水和酸作用而放出氫;在到熔點時即燃燒而呈紅色火焰。1808年,英國的克勞福特和戴維先后由鉛礦和鍶礦中發現了鍶。
鍶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戌集上】【金字部】 鍶;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328第06(點擊查看原圖)
【五音集韻】息恭切,音蜙。鐵器也。
化學名詞解釋:
鍶 - 概述
鍶是堿土金屬中豐度最小的元素。主要的礦物有天青石和碳酸鍶礦。可由電解熔融的氯化鍶而制得。用于制造合金、光電管,以及分析化學、煙火等。質量數90的鍶是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可作β射線放射源,半衰期為25年。鋇、鍶、鈣和鎂同是堿土金屬,也是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元素。不過鋇和鍶在地殼中的含量與鈣、鎂相比,還是較少的。再加上它們的化合物的實際應用不及鈣和鎂的化合物廣泛。因此它們的化合物比鈣和鎂的化合物晚些被人們認識,只是戴維把鋇和鍶和鈣、鎂同時從化合物中電解分離出來。
鍶 - 綜合性質
元素名稱:鍶
原子化焓:kJ /mol @25℃:163.2
熱容:J /(mol•K):26.4
導電性:10^6/(cm•Ω):0.0762
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0.04
導熱系數:W/(m•K):35.4
熔化熱(千焦/摩爾):8.30
汽化熱(千焦/摩爾):144.0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33.7
元素符號:Sr
元素類型:金屬元素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0.05
太平洋表面 7.6
地殼中含量:(ppm):370
相對原子質量:87.62
原子序數:38
質子數:38
中子數:50
同位素:Sr-84 Sr-86 Sr-87 Sr-88(放射)
摩爾質量:88
原子半徑:2.45
所屬周期:5
所屬族數:IIA
電子層排布: 2-8-18-8-2
氧化態:Main Sr+2
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4個金屬原子。
晶胞參數:
a = 608.49 pm
b = 608.49 pm
c = 608.49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莫氏硬度:1.5
電離能 (kJ /mol)
M - M+ 549.5
M+ - M2+ 1064.2
M2+ - M3+ 4210
M3+ - M4+ 5500
M4+ - M5+ 6910
M5+ - M6+ 8760
M6+ - M7+ 10200
M7+ - M8+ 11800
M8+ - M9+ 15600
M9+ - M10+ 17100
常見化合價:+2
單質:鍶
單質化學符號:Sr
顏色和狀態:
密度: 2.6
熔點: 769
沸點: 1384
鍶 - 發現
發現人:克勞福特、戴維 發現年代:1808年
發現過程:1808年,英國的克勞福特和戴維先后由鉛礦和鍶礦中發現了鍶。
大約在1787年間,在歐洲一些展覽會上展出從英國蘇格蘭思特朗蒂安(strontian)地方的鉛礦中采得的一種礦石。一些化學家認為它是一種螢石。大約在1791到1792年間,英國化學家、醫生荷普研究了這種礦石,明確它是碳酸鹽,但是與碳酸鋇不同,肯定其中含有一種新土,就從它的產地Strontian命名它為strontia(鍶土)。1789年拉瓦錫發表的元素表中就沒有來得及把鍶土排進去。而戴維卻趕上了,他在1808年利用電解法,從碳酸鍶中分離出金屬鍶,就命名為 strontium,元素符號用Sr。
鍶 - 來源及用途
元素來源:
鍶是堿土金屬中豐度最小的元素。主要的礦物有天青石和碳酸鍶礦。可由電解熔融的氯化鍶而制得。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合金、光電管,以及分析化學、煙火等。質量數90的鍶是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可作β射線放射源,半衰期為25年。鍶由于其很強的吸收X射線輻射功能和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而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化工、冶金、軍工、輕工、醫藥和光學等各個領域。鋇、鍶、鈣和鎂同是堿土金屬,也是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元素。不過鋇和鍶在地殼中的含量與鈣、鎂相比,還是較少的。再加上它們的化合物的實際應用不及鈣和鎂的化合物廣泛。因此它們的化合物比鈣和鎂的化合物晚些被人們認識,只是戴維把鋇和鍶和鈣、鎂同時從化合物中電解分離出來。
鍶 - 應用領域
隨著世界工業的不斷發展,鍶的使用領域也隨之而逐步擴大和變化。19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人們用氫氧化鍶于制糖業,以提純甜菜糖漿;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鍶化合物廣泛用于生產煙火及信號彈;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用碳酸鍶作煉鋼的脫硫劑,以除去硫、磷等有害雜質;50年代,在電解鋅生產中,用碳酸鍶提純鋅,其純度可達99.99%;60年代末,碳酸鍶廣泛用作磁性材料;鈦酸鍶用于電子計算機存儲器,氯化鍶用作火箭燃料;1968年發現碳酸鍶屏蔽X射線的功能,并將其應用于彩色電視機熒屏玻璃,現需求量正在大幅度增長;鍶在其他領域中也不斷地擴大其應用范圍。從此,鍶碳酸鹽和其他鍶化合物(鍶鹽)作為重要的無機鹽原料,受到人們普遍的關注與重視。
根據世界對鍶需求的穩步增長及中國豐富的鍶礦資源和良好的鍶礦找礦前景,鍶礦資源除滿足中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自身需求外,還可發展鍶礦資源及其多種制品外向型礦業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因此,鍶礦資源不但是世界上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而且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也將日益上升、日趨重要。
醫學用途
把放射性的鍶-87m引入患者身體中,待骨骼吸收后,用輻射檢測器可測定其在人體骨骼中所處的位置,并確定人體中出現異常的情況。鍶-87m半衰期只有2.8小時,會很快從人體中排出,因此,人體所受幅射量很小。
鍶 - 礦物原料特點
鍶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微量元素。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二族,是堿土金屬族元素之一。迄今,世界上已發現的鍶礦物約46種。而中國產出的鍶礦物也已達9種之多,其為:
1、天青石(Celestite),(Sr,Ba,Ca)〔SO4〕天青石化學組成為SrO 56.42,SO3 43.58。但由于天青石成分中常含有以類質同象形式存在的Ba和Ca,因此常可構成類質同象系列礦物鋇天青石(Barytocelestine)和鈣天青石(Calciocelestine)。 天青石常呈厚板狀或柱狀,集合體呈粒狀,偶見纖維狀、結核狀。天青石純凈晶體,為無色透明,通常呈白色、淺藍色等,玻璃光澤,解理面呈珍珠變彩。硬度3~3.5,性脆,比重3.9~4.0。
2、碳酸鍶礦(Strontianite),Sr〔CO3〕又稱“ 菱鍶礦”。化學組成為SrO 70.19,CO2 29.81。常含鈣。合成實驗表明,SrCO3和BaCO3間可形成完全的類質同象系列,但自然界產出的碳酸鍶礦含Ba僅2%~3%,經常有鈣置換鍶,鈣含量可達10.6%。礦物單晶體常呈針狀、矛頭狀、雙晶依(110)為雙晶面,集合體呈塊狀或纖維狀。 碳酸鍶礦通常為白色,有時因含雜質,而成灰、黃、白、淺綠或褐色等,玻璃光澤,斷面呈油脂光澤,硬度3.5,性脆,比重3.76。碳酸鍶礦常與天青石礦伴生,通常分布于天青石礦體地表淋濾帶中,僅在個別具特定的地質、地貌條件下的天青石礦,在潛水面及其以上部分方可能形成具工業價值的碳酸鍶礦體或礦床。
3、富鍶文石(Strontianiferous),(Ca,Sr)〔CO3〕屬碳酸鍶礦-文石(SrCO3-CaCO3)系列的成員礦物之一,產于中國內蒙古白云鄂博鐵鈮稀土礦床的脈狀含鈮稀土白云碳酸鹽巖中(梁有彬,1990)。伴生礦物有鈣碳鍶礦、鋇白云石、重晶石等。電子探針分析結果表明;CaO20.58,SrO 43.34,BaO 1.75,MgO 0.14,FeO 0.09,Ce2O3 0.45%,CO2 36.12%(化學分析),總合102.47%。
4、硫磷鋁鍶石(Svanbergite),(Sr,Ca)Al3〔(PO4)1.4(SO4)0.6〕2(OH)5•H2O,屬磷鋁鍶石(Goyazite),SrAl3〔PO4〕2(OH)5•H2O的變種,鍶部分被鈣代替,〔PO4〕3-部分被〔SO4〕2-取代。產于四川上泥盆統沙窩子組(D3S)底部什邡磷礦床中(王素肱,1989;劉秀清等,1989)。屬三方晶系,礦物呈粒狀、板狀、柱狀,菱形六面體,構成具環帶結構的渾圓豆粒狀及扇形碎屑。單礦物化學成分為:Al2O3 33.01,CaO 3.81,SrO 16.81,P2O5 22.71,SO3 8.23,H2O+ 13.34,Fe2O3 0.90,MnO 0.02,MgO 0.48,Na2O 0.06,F0.53,TiO2 0.20,CO2 0.12,總計100.22%。
5、砷鋁鍶石(Arsenogoyazite),SrAl3〔ASO4〕2(OH)作為新礦物首次發現于德國(Walenta et al.,1984),與磷鋁鍶石分別是As+P的兩個端員礦物。中國首先發現于新疆某地含金蝕變帶的人工重砂中(張如柏等,1987)。共生礦物有磁鐵礦、石榴子石、鋯石、磷灰石等。礦物屬三方晶系,為白色粒狀集合體,粒徑0.02~0.1mm,D=3.65,H=3.1~3.2。探針分析結果表明:SrO18.37,BaO 0.00,CaO 0.91,Al2O3 30.42,As2O5 39.07,Ce2O3 0.68,FeO 0.40,SiO2 0.10,SO3 0.51,H2O+ 9.58,總計100.04%。
6、鉀鍶礬(Kalistrontite),K2Sr(SO4)2,首次發現于原蘇聯某地的鹽層下部(Bopohba,1962)。在中國見于四川農樂的雜鹵石巖、雜鹵石質硬石膏巖、硬石膏巖和綠豆巖中(莫珉,1987)。屬三方晶系,一般呈梭狀、紡錘狀、柱狀的自形晶,粒徑0.1~2mm,星散分布于上述巖石中。礦物呈棕色、灰白色、白色,性脆,D=3.34。礦石化學分析結果為:K2O24.48,SrO 22.60,SO3 45.31,CaO 4.89,MgO 1.01,BaO 0.14,Fe2O3 0.07,Cl 0.15,SiO2 1.60,H2O 0.17,不溶殘余物0.35,合計100.77%。
7、鍶磷鈣鋁礬(Strontium woodhouseite),(Ca0.77Sr0.33Ba0.04)Al3〔(SO4)(PO4)〕(OH)6屬菱磷鋁鍶礬(Svanbergite)與磷鈣鋁礬族的中間過渡型礦物(秦淑英等,1984)。發現于安徽省某鐵礦床中,與赤鐵礦共生,呈脈狀產于蝕變粗安巖中。礦物屬三方晶系,白色,顯微鏡下呈無色透明微晶集合體。H=4.5,D=3.15。礦物化學分析結果為:Al2O3 33.47,CaO 9.11,SrO 7.78,BaO 1.28,P2O5 18.15,SO3 16.85,H2O+ 12.53,MgO 0.09,V2O5 0.28,ΣREE0.23%。
8、鈣碳鍶鈰礦(Calcian ancylite),TR1.02(Sr0.56Ca0.43Ba0.05)1.04〔(CO3)2•(OH)〕屬碳鍶鈰礦(Ancylite)的一個含鈣較高的亞種。先后發現于山東某地與霓輝正長巖有關的氣成熱液稀土礦床中(錢定福,1979)和四川某地泥盆紀地層的沉積磷礦床中(王濮等,1987)。礦物呈無色或 淡黃色,他形或半自形細晶結合體。斜方晶系。D=3.96,化學分析結果為:SrO16.00,BaO 2.43,CaO 6.72,TR2O3 47.73(La2O 20.38,Ce2O3 22.75,Pr6O11 1.39,Nd2O3 3.15,Sm2O3 0.07),MgO 0.10,MnO 0.03,SiO2 1.15,U3O8 0.005,K2O0.18,Na2O 0.21,CO2 23.55,H2O+ 2.52,合計100.66%。
9、鍶碳鈰鈉礦(Strontium Carbocernaite),(Ca0.42Sr0.21TR0.21Na0.18Ba0.02)〔CO3〕1961年首次發現于原蘇聯科拉半島。中國發現于山東某地的稀土礦床中,與鈣碳鍶鈰礦共生。礦物屬斜方晶系,白色中粗粒狀,最大粒徑達2 cm。化學分析結果為;TR2O3 26.51,CaO 18.09,SrO 16.10,BaO 1.93,Fe2O3 0.04,MnO 0.28,K2O 0.09,Na2O 4.06,CO2 33.01,H2O+ 3.77,H2O- 0.09,合計103.97%(樣品混入少量方解石及2%~3%的綠泥石、氧化鐵等礦物)。但作為工業上提取鍶的最主要礦物為天青石,僅少數礦床利用碳酸鍶礦。硫磷鋁鍶石及含鍶地下鹵水等,作為潛在的綜合利用對象,同具一定的工業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