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鈹;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328第06(點擊查看原圖)【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正韻】篇夷切,??音帔。【說文】大針也。 又【說文】劒如刀裝者。【揚子·方言】錟謂之鈹。【左傳·襄十七年】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又【昭二十七年】夾之以鈹。【註】《說文》云劒也。 又官名。與鉟同。【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長鈹都尉擊項羽,有功。【索隱曰】徐廣以長鈹爲官名。鈹,音敷皮反。【前漢書】作鉟。 又與披同。【荀子·正名篇】吏謹將之無鈹滑。【註】鈹,與披同。滑與汨同。言不使紛亂披汨也。

鈹 - 概述
簡介
鈹,原子序數4,原子量9.012182,是最輕的堿土金屬元素。,比鎂稍重,但比鋁還輕1/3,屬于輕金屬,是最輕的結構金屬之一。鈹離子半徑0.31埃,比其他金屬小得多。電離能9.322電子伏特。呈灰白色,質堅硬。鈹的硬度比同族金屬高,不像鈣、鍶、鋇可以用刀子切割。密度1.85克/厘米3。熔點1278±5℃。沸點2970℃。化合價為2。鈹的化學性質活潑,和鋰一樣,也能形成致密的表面氧化保護層,即使在紅熱時,鈹在空氣中也很穩(wěn)定。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熱水,可溶于稀鹽酸,稀硫酸和氫氧化鉀溶液而放出氫。鈹即能和稀酸反應,也能溶于強堿,表現出兩性。鈹的氧化物、鹵化物都具有明顯的共價性,鈹的化合物在水中易分解,鈹還能形成聚合物以及具有明顯熱穩(wěn)定性的共價化合物。鈹可以形成聚合物以及具有顯著熱穩(wěn)定性的一類共價化合物。金屬鈹對于無氧的金屬鈉即使在較高的溫度下,也有明顯的抗腐蝕性。天然鈹有三種同位素:鈹7、鈹8、鈹10。鈹在地殼中含量為0.001%,主要礦物有綠柱石、硅鈹石和金綠寶石。含鈹的礦石有許多透明的、色彩美麗的變種,自古以來是最名貴的寶石。在我國古代文獻中記載著這些寶石,如貓精,或稱貓精石、貓兒眼、貓眼石,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金綠玉。這些含鈹的礦石基本上都是綠柱石(beryl)(3BeO·Al2O3·6SiO2)的變種。鈹化合物對人體有毒性,當吸入時,會引起呼吸器官的疾病,是嚴重的工業(yè)公害之一。
發(fā)現及用途
1798年由法國化學家沃克蘭對綠柱石和祖母綠進行化學分析時發(fā)現。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和法國化學家比西分別用金屬鉀還原熔融的氯化鈹得到純鈹。其英文名是維勒命名的。金屬鈹主要用作核反應堆的中子減速劑。鈹銅合金被用于制造不發(fā)生火花的工具,如航空發(fā)動機的關鍵運動部件、精密儀器等。鈹由于重量輕、彈性模數高和熱穩(wěn)定性好,已成為引人注目的飛機和導彈結構材料。
元素來源 在自然界中存在于綠柱石礦中。可由電解熔融的氯化鈹或氫氧化鈹而制得。
命名由來 鈹最早被稱為Glucinium,這一名詞來自希臘文glykys,是甜的意思,因為鈹的鹽類有甜味。由于釔的鹽類也有甜味,后來維勒把它命名為Beryllium,它來源于鈹的主要礦石──綠柱石的英文名稱beryl。元素符號為Be,中文命名為鈹。
鈹 - 綜合性質
元素名稱:鈹
英文名稱:Beryllium
元素符號:Be
顏色和外表 銀白色或鋼灰色
地殼含量 5×10-4 %
原子屬性
原子量 9.01218 原子量單位
原子半徑 112 pm
共價半徑 90 pm
范德華半徑 無數據
價電子排布 [氦]2s2
電子在每能級的排布 2,2
氧化價(氧化物) 2(兩性的)
晶體結構 六角形
物理屬性
物質狀態(tài) 固態(tài)
熔點 1551 K(1278 °C)
沸點 3243 K(2970 °C)
摩爾體積 4.85×10-6m/mol
汽化熱 292.40 kJ/mol
熔化熱 12.20 kJ/mol
蒸氣壓 4180 帕
其他性質
電負性 1.57(鮑林標度)
比熱 1825 J/(kg·K)
電導率 31.3×106/(米歐姆)
熱導率 201 W/(m·K)
第一電離能 899.5 kJ/mol
第二電離能 1757.1 kJ/mol
第三電離能 14848.7 kJ/mol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0.0001 (ppm)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12870(m/S)
化學鍵能: (kJ /mol) Be-H 226 ,Be-O 523 ,Be-F 615 ,Be-Cl 293
晶胞參數:a = 228.58 pm ,b = 228.58 pm ,c = 358.43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鈹 - 鈹的反常性質
Be原子的價電子層結構為2s2,它的原子半徑為89pm,Be2+離子半徑為31pm,Be的電負性為1.57。鈹由于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特別小(不僅小于同族的其它元素,還小于堿金屬元素),電負性又相對較高(不僅高于堿金屬元素,也高于同族其它各元素),所以鈹形成共價鍵的傾向比較顯著,不像同族其它元素主要形成離子型化合物。因此鈹常表現出不同于同族其它元素的反常性質。
(1)鈹由于表面易形成致密的保護膜而不與水作用,而同族其它金屬鎂、鈣、鍶、鋇均易與水反應。
(2)氫氧化鈹是兩性的,而同族其它元素的氫氧化物均是中強堿或強堿性的。
(3)鈹鹽強烈地水解生成四面體型的離子[Be(H2O)2]2+,Be-O鍵很強,這就削弱了O-H鍵,因此水合鈹離子有失去質子的傾向:
因此鈹鹽在純水中是酸性的。而同族其它元素(鎂除外)的鹽均沒有水解作用。
原子屬性
原子量9.01218U 原子半徑112 pm 共價半徑96±3pm 范德華半徑153pm 價電子排布 [氦]2s2 電子在每能級的排布 2,2 氧化價(氧化物)2,1(兩性的) 晶體結構六角形
物理屬性
堅固、硬的灰白色金屬,是最輕的硬質金屬 物質狀態(tài)固態(tài) 用途
熔點1551 K(1278 °C) 沸點3243 K(2970 °C) 摩爾體積4.85×10-6m/mol 汽化熱292.40 kJ/mol 熔化熱 12.20 kJ/mol 蒸氣壓 4180 帕
其他性質
電負性1.57(鮑林標度) 比熱1825 J/(kg·K) 電導率31.3×106/(米歐姆) 熱導率201 W/(m·K) 第一電離能899.5 kJ/mol 第二電離能1757.1 kJ/mol 第三電離能14848.7 kJ/mol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0.0001 (ppm)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12870(m/S) 化學鍵能:(kJ /mol) 化學鍵 鍵能(kJ/mol)
Be-H 226
Be-O 523
Be-F 615
Be-Cl 293
晶胞參數:a = 228.58 pm ,b = 228.58 pm ,c = 358.43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注:在沒有特別注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是國際標準基準單位單位和標準氣溫和氣壓
鈹 - 制備方法
鈹屬于活潑金屬,它的制備方法:
(1)電解無水熔融的鈹鹽,如氯化鈹。
(2)用金屬鎂還原氟化鈹。
鈹 - 重要應用
鈹作為一種新興材料日益被重視,鈹是原子能、火箭、導彈、航空、宇宙航行以及冶金工業(yè)中不可缺少的寶貴材料。金屬鈹對液體金屬的抗腐蝕性,對設計核反應堆的熱交換器是重要的。與通用的綜合劑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反應并不強,這在分析上是很重要的。鈹可以形成聚合物以及具有顯著熱穩(wěn)定性的一類共價化合物。鈹用來制造飛機上用的合金、倫琴射線管、鈹鋁合金、青銅。也用作原子反應堆中的減速劑和反射劑。高純度的鈹又是快速中子的重要來源。
(1)在所有的金屬中,鈹透過X射線的能力最強,有金屬玻璃之稱,所以鈹是制造X射線管小窗口不可取代的材料。
(2)鈹是原子能工業(yè)之寶。在原子反應堆里,鈹是能夠提供大量中子炮彈的中子源(每秒鐘內能產生幾十萬個中子);鈹對快中子有很強的減速作用,可以使裂變反應連續(xù)不斷地進行下去,所以鈹是原子反應堆中最好的中子減速劑。為了防止中子跑出反應堆危及工作人員的安全,反應堆的四周得有一圈中子反射層,用來強迫那些企圖跑出反應堆的中子返回反應堆中去。鈹的氧化物不僅能夠像鏡子反射光線那樣把中子反射回去,而且熔點高,特別能耐高溫,是反應堆里中子反射層的最好材料。
(3)鈹是優(yōu)秀的宇航材料。人造衛(wèi)星的重量每增加一公斤,運載火箭的總重量就要增加大約500kg。制造火箭和衛(wèi)星的結構材料要求重量輕、強度大。鈹比常用的鋁和鈦都輕,強度是鋼的四倍。鈹的吸熱能力強,機械性能穩(wěn)定。
(4)在冶金工業(yè)中,含鈹1%至3.5%的青鋼叫做鈹青銅,機械性能比鋼好,且抗腐蝕性好,還保持有很高的導電性。被用來制造手表里的游絲,高速軸承,海底電纜等。
(5)含有一定數量鎳的鈹青銅受撞擊時不產生火花,利用這一奇妙的性質,可制作石油、礦山工業(yè)專用的鑿子、錘子、鉆頭等,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含鎳的鈹青銅不受磁鐵吸引,可制造防磁零件。
(6)工業(yè)用途 工業(yè)用鈹大部分以氧化鈹形態(tài)用于鈹銅合金的生產,小部分以金屬鈹形態(tài)應用,另有小量用做氧化鈹陶瓷等。40年代前金屬鈹用做 X光窗和中子源等,從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主要用于原子能領域,如利用鈹能使中子增殖作試驗反應堆的反射層、減速劑和核武器部件等。1956年慣性導航系統(tǒng)首次使用鈹陀螺,從此開辟了鈹應用的重要領域。60年代鈹的主要用途轉入航天與航空領域,用于制造飛行器的部件。
鈹 - 發(fā)現
發(fā)現人:沃克蘭
發(fā)現年代:1798年
發(fā)現過程:Louis Vauquelin 在西元1798年在綠玉石和翡翠中發(fā)現鈹元素。之后弗里德里希·維勒和 A. A. Bussy 不約而同的在西元1828年從鉀和氯化鈹的反應中分離出金屬鈹。
1978年,法國的沃克蘭,在研究綠柱石時發(fā)現了鈹。在自然界中存在于綠柱石礦中。1798年,法國化學家沃克蘭(Vauquelin Niclas Louis, 1763-1829)對綠柱石和祖母綠進行化學分析時發(fā)現了鈹。但是,單質鈹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由德國化學家維勒(Friedrich Woler, 1800-1882)用金屬鉀還原熔融的氯化鈹而得到的。
克拉普羅特曾經分析過秘魯出產的綠玉石,但他卻沒能發(fā)現鈹。柏格曼也曾分析過綠玉石,結論是一種鋁和鈣的硅酸鹽。18世紀末,化學家沃克蘭應法國礦物學家阿羽伊的請求對金綠石和綠柱石進行了化學分析。沃克蘭發(fā)現兩者的化學成分完全相同,并發(fā)現其中含有一種新元素,稱它為glucinium,元素符號定為Gl。這一名稱來自希臘文glykys,是“甜”的意思,因為它的鹽有甜味。沃克蘭在1798年2月15日在法國科學院宣讀了他發(fā)現新元素的論文。由于釔的鹽類也有甜味,因此glucinium改為beryllium(鈹),元素符號為Be。這一詞來自綠柱石。
鈹 - 古代兵器—鈹
鈹在作戰(zhàn)時主要用于直刺和砍殺。秦以前鈹首多用青銅鑄造。漢代多用鐵制,鈹首比秦代銅鈹顯著加長,增強了殺傷的效能。關于鈹的最早記載見于《左傳》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戰(zhàn)國至漢初,戰(zhàn)場上較普遍地使用鈹。西漢軍隊有"長鈹都尉"一職,可見鈹在作戰(zhàn)中的地位。西漢中期以后,鈹的使用減少,并逐漸從戰(zhàn)場上消失。
鈹是古代著名長兵器之一,它是一種起源于短劍的長柄兵器,過去很多出土的鈹兵曾被誤作短劍。我國最早的古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著)這樣解釋鈹的概念——“鈹者,劍刀裝也”。
鈹的外形極似短劍,鈹之鋒和短劍相同,平脊兩刃,鈹身斷面為六邊形,形制極像短劍,長約30~35厘米,后端為扁形或矩形的莖,用以裝柄,一般在莖的近端處開有圓孔,以便穿釘固定在長柄上。后裝長約3~3.5米的積竹柄或木柄,是一種極其銳利的刺殺兵器。
從文獻資料看,鈹可能起源于殷周之際,盛行于戰(zhàn)國秦漢。鈹最早被稱為“夷矛”,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名稱又演變?yōu)殒V、鈹、鈦等,東周時代的宋、吳、秦、趙、燕等國長鈹盛行,應用很廣。西漢時改為鐵制,西漢中期以后逐漸消失。 這種兵器古書記載頗多,但可惜長期以來一直無完整實物出土。秦俑坑中出土的銅鈹,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銅鈹和矛的區(qū)別,除頭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裝柄方法不同:矛是將柄納入矛筒(銎)中,而鈹是鈹莖插入木柄中,外用繩等捆綁。鈹的長柄末端裝有銅樽,鈹身還配有保護刃部的鞘。
秦俑坑出土的青銅鈹,鈹首長度多為35厘米左右,莖長12厘米左右,鈹之木柄多已腐爛殘損,鈹身刻有“十五年寺工工”之類銘文,莖上刻有“十六”等字。“十五年”為秦始皇紀年,“寺工”是中央主造兵器的官署機構,鈹上最后還刻有實際生產的工匠名字。
秦俑坑已發(fā)現青銅鈹16件,可以訂正把過去將鈹誤視為短劍的錯誤。根據已發(fā)現的銅鈹實物,鈹全形由鈹首、銅?組成。有學者認為,鈹之(即長柄)有積竹、木柄兩類。而鈹也有扁莖銅鈹和銅鈹兩種,銅鈹主要流行于戰(zhàn)國時期的趙、楚等國。扁莖銅鈹主要流行于秦國。
鈹 - 綠寶石中的鈹
有一種翠綠晶瑩、光耀奪目的寶石叫綠柱石。它過去是供貴族玩賞的寶物,今天成了勞動人民的珍品。
為什么我們也把綠柱石當做珍品呢?這倒不是由于它有一副漂亮誘人的外表,而是因為它那里面含有一種珍貴的稀有金屬——鈹。
“鈹”的含意就是“綠寶石”。過了差不多三十年,人們用活潑的金屬鈣和鉀還原氧化鈹和氯化鈹,制得了純度不高的第一塊金屬鈹。又過了 將近七十年,人們才對鈹進行小規(guī)模的加工生產。近三十年來,鈹的產量逐年激增。現在,鈹的“隱性埋名”時期已經過去,人們每年要生產好幾百噸的鈹。
看到這里,有的小朋友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鈹的發(fā)現時間這么早,而在工業(yè)上的應用卻這樣晚呢?
關鍵在鈹的提純工作上,要從鈹礦石中把鈹提純出來很困難,而鈹又偏偏特別喜歡“清潔”,鈹中只要含有很少一點點雜質,就會使它的性能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失去許多優(yōu)良的品質。
現在的情況當然大有改觀了,我們已經能夠采用現代的科學方法生產出純度很高的金屬鈹。鈹的許多特性我們都“了如指掌”:比重比鋁輕三分之一;強度跟鋼差不多,傳熱本領是鋼的三倍,是金屬中良好的導體;透X射線的能力最強,有“金屬玻璃”之稱。
曾有這么多優(yōu)異的性能,怪不得人們稱譽它是“輕金屬中的鋼”哩!綠寶石亦稱祖母綠,翠綠晶瑩,光彩奪目,是寶石中的珍品。它含有一種重要的稀有金屬--鈹。鈹的希臘文原意就是“綠寶石”的意思。綠寶石是綠柱石礦()的變種。
鈹 - 百折不撓的鈹青銅
起初,因為冶煉技術不過關,煉出來的鈹里含有雜質,脆性大,不好加工,加熱時又容易氧化,所以少量的鈹只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比如用X射線管的透光小窗、霓虹燈的零件等等。
后來,人們給鈹的應用開辟了一個廣闊而又重要的新領域——制造合金,特別是制造鈹銅合金——鈹青銅。
大家知道,銅比鋼鐵要軟得多,彈性和抵抗腐蝕的能力也不強。但是,銅中加進一些鈹后,銅的性能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含鈹百分之一到三點五的鈹青銅,機械性能優(yōu)良,硬度加強,彈性極好,抗蝕本領很高,而且還有很高的導電能力。用鈹青銅制成的彈簧,可以壓縮幾億次以上。
百折不撓的鈹青銅,最近又被用來制造深海探測器和海底電纜,這對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
含鎳的鈹青銅還有一個可貴的特點——受到撞擊的時候不會產生火花。這個特點對炸藥廠很有用。你想,易燃易爆的材料怕得就是火,比如炸藥和雷管,一見火就會發(fā)生爆炸。而鐵制的錘子、鉆頭等工具在使用時都會冒出火花,這怎么得了。很明顯,用這種含鎳的鈹青銅來制造這些工具,是最合適的了,另外,含鎳的鈹青銅也不會被磁鐵所吸引,不受磁場磁化,所以又是制造防磁零件的好材料。
前面不是說過,鈹有“金屬玻璃”的外號嗎?近年來,比重小、強度高、彈性好的鈹,已經作為反射鏡用到高精度的電視傳真上,效果果然不錯,發(fā)送一張照片只需要幾分鐘。
鈹 - 給原子鍋爐建造“住房”
鈹雖然有很多用處,但在眾多元素中,它仍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受不到人們的重視。但在本世紀五十年代時,鈹的“命運”卻大為好轉,一時成了科學家們的搶手貨。
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是這樣的:在無煤的鍋爐——原子反應堆里,為了從原子核里解放出大量的能量,需要用極大的力量去轟擊原子核,使原子核發(fā)生分裂,就像用炮彈去轟擊堅固的炸藥庫,使炸藥庫發(fā)生爆炸一樣。這個用來轟擊原子核的“炮彈”叫中子,而鈹正是一種效率很高的能夠提供大量中子炮彈的“中子源”。原子鍋爐中光有中子“點火”還不行,點火以后,還要使它真正“著火燃燒起來”。
中子轟擊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放出原子能,同時產生新的中子。新中子的速度極快,達到每秒幾萬公里。必須使這類快中子減慢速度,變成慢中子,才容易繼續(xù)去轟擊別的原子核而引起新的分裂,一變二、二變四……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鏈式反應”,使原子鍋爐里的原子燃料真正“燃燒”起來,正因為鈹對中子有很強的“制動”能力,所以它就成了原子反應堆里效能很高的減速劑。
還不算,為了防止中子跑出反應堆,反應堆的周圍需要設置“警戒線”——中子反射體,用來勒令那些企圖“越境”的中子返回反應區(qū)。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看不見的射線傷害人體健康,保護工作人員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能減少中子逃跑的數量,節(jié)省“彈藥”,維持核裂變的順利進行。
鈹的氧化物比重小,硬度大,熔點高達攝氏二千四百五十度,而且能夠像鏡子反射光線那樣把中子反射回去,正是建造原子鍋爐“住房”的好材料。
現在,幾乎各種各樣的原子反應堆都要用鈹作中子反射體,特別在建造用于各種交通工具的小型原子鍋爐時更需要。建造一個大型的原子反應堆,往往需要動用二噸多金屬鈹。
鈹 - 在航空工業(yè)中大顯身手
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要求飛機飛得更快、更高、更遠,重量輕、強度大的鈹當然也可以在這方面顯一下自己的本領。
有些鈹合金是制造飛機的方向舵、機翼箱和噴氣發(fā)動機金屬構件的好材料。現代化戰(zhàn)斗機上的許多構件改用鈹制造后,由于重量減輕,裝配部分減少,使飛機的行動更加迅速靈活。有一種新設計的超音速戰(zhàn)斗機——鈹飛機,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四千公里,相當于聲速的三倍多。在將來的原子飛機和短距離起落的飛機上,鈹和鈹的合金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應用。
進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后,鈹在火箭、導彈、宇宙飛船等方面的用量也在急劇增加。
鈹是金屬中最好的良導體。現在有許多超音速飛機的制動裝置是用鈹來制造的,因為它有極好的吸熱、散熱的性能,“剎車”時產生的熱量很快就會散失。
當人造地球衛(wèi)星和宇宙飛船高速穿越大氣層的時候,機體與空氣分子摩擦會產生高溫。鈹作為它們的“防熱外套”,能夠吸收大量的熱量并很快地激發(fā)出去,這樣就可防止溫度過度升高,保障飛行安全。
鈹還是高效率的火箭燃料。鈹在燃燒的過程中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公斤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高達15000千卡,是一種優(yōu)質的火箭燃料。
鈹 - 醫(yī)治“職業(yè)病”的妙藥
人在工作、勞動一段時間后會感到疲勞,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然而,許多金屬和合金也會“疲勞”,不同的是,人們歇一會兒之后疲勞就自動消失了,人們又可以繼續(xù)進行工作,但金屬和合金就不行了,它們疲勞過度后,用它們造成的東西就不能再用了。
這多么可惜呀!
怎么來治療金屬和合金的這種“職業(yè)病”呢?
科學家已找到了醫(yī)治這種“職業(yè)病”的“靈丹妙藥”,它就是鈹,如果在鋼中加入少量的鈹,把它制成小汽車用的彈簧,可以經受1400萬次沖擊,也不會出現疲勞的痕跡。
甜味金屬
金屬也會有甜味嗎?
當然沒有,那為什么題目卻是“甜味金屬”呢?
原來,有些金屬的化合物是帶有甜味的,于是人們就把這種金同叫做“甜味金屬”,鈹就是其中的一個。
但是千萬不要接觸鈹,因為它具有毒性。每一立方米的空氣中只要有一毫克鈹的粉塵,就會使人染上急性肺炎——鈹肺病。我國冶金戰(zhàn)線的廣大職工,向鈹毒發(fā)動進攻,終于使一立方米空氣中的鈹的含量降低到十萬分之一克以下,已經圓滿地解決了
鈹中毒的防護問題。
跟鈹相比,鈹的化合物的毒性更大,鈹的化合物會在動物的組織和血漿中形成可溶性的膠狀物質,進而與血紅蛋白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新的物質,從而使組織器官發(fā)生各種病變,在肺和骨骼中的鈹,還可能引發(fā)癌癥。鈹的化合物雖然甜,卻是“老虎的屁股”,千萬摸不得。
鈹 - 對人體的毒害
鈹的化合物如氧化鈹、氟化鈹、氯化鈹、硫化鈹、硝酸鈹等毒性較大,而金屬鈹的毒性相對比較小些。
鈹進入人體后,難溶的氧化鈹主要儲存在肺部,可引起肺炎。可溶性的鈹化合物主要儲存在骨骼、肝臟、腎臟和淋巴結等處,它們可與血漿蛋白作用,生成蛋白復合物,引起臟器或組織的病變而致癌。鈹從人體組織中排泄出去的速度極其緩慢。因此,接觸鈹及其化合物要格外小心。
鈹 - 毒理
全身性毒物。毒性的大小,取決于入體途徑、不同鈹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及實驗動物的種類。例如硫酸鈹LD50對小鼠經口為100mg/kg, 靜脈注射為0.5mg/kg,腹腔注射為200mg/kg;對大鼠經口為98mg/kg,靜脈注射則為7.2mg/kg。氧化鈹靜脈注射的LD,大鼠為11.2mg/kg,兔為1_2mg/kg,狗則為5_20mg/kg。一般而言,可溶性鈹的毒性大,難溶性的毒性小;靜脈注入時毒性最大,呼吸道次之,經口及經皮毒性最小。
1、急性毒性
引起急性或慢性鈹中毒,與鈹化合物的種類有關。例如低溫煉制的氧化鈹、氫氧化鈹等鈹鹽均能引起急性鈹中毒。
2、慢性毒性
含鈹的熒光粉及高溫煉制的氧化鈹則多引起慢性鈹中毒。國內實驗性鈹中毒的結果表明,除在動物肺臟可見肉芽腫結節(jié)外,肝臟普遍出現肝細胞腫脹變性、脂肪變性及小灶性肝細胞壞死等。近年認為,含較量不高的各種鈹合金仍可引起鈹肺。
3、誘變性
化學鈹元素對生男育女確有影響。
曾在廣東有某一山區(qū)的村寨里,前數年連續(xù)出生的盡是女孩,人們急了,照這樣下去,這個地區(qū)豈不會變成女兒國了嗎?有的人求神佛,也濟于事。 有位風水老者開言道:“地質隊在后龍山尋礦,把龍脈破壞了,這是壞了風水的報應啊!”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計地找到了原來在此地探礦的地質隊,鬧著要他們賠“風水”。地質隊又回到了這個山寨,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終于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在探礦的時候,鉆機把地下含鈹的泉水引了出來,擴散了鈹的污染,使飲用水的鈹含量大為提高,長時間飲用這種水,而導致生女而不生男。經過治理,情況得到了好轉,在“女兒國”里又出生男孩了。
4、致癌性
已知鈹能誘發(fā)某些動物的惡性腫瘤,如兔的骨肉瘤,大鼠的肺瘤,甚至個別猴的肺癌等。晚近還發(fā)現吸入一貫被認為毒性不大的綠柱石粉塵后,19只大鼠中有18只出現肺部腫瘤。但至今尚未證實鈹對人有致癌作用。
5、致畸性
未見報道。
6、體內轉歸
鈹化合物的主要入體途徑為呼吸道。鈹不能經完整皮膚侵入;但經創(chuàng)傷表皮入體的鈹量比經無創(chuàng)傷表皮要大50倍。經口進入的鈹吸收率很低,一般均<1%。大部分可溶性鈹鹽在腸道可形成磷酸鹽沉積,不被吸收。吸收后的鈹,可能以磷酸鈹和氫氧化鈹的形式輸送。鈹能與血液中或淋巴液中的蛋白質結合。 動物實驗表明,鈹在體內的分布,視化合物的溶解度而異。吸入可溶性鈹鹽(如氟化鈹、硫酸鈹)時,主要沉積于骨骼系統(tǒng);而吸入不溶性鈹鹽(如氧化鈹)時,則主要滯留于上呼吸道和肺臟;靜脈或肌內注射膠體鈹時,首先沉積于肝臟,然后部分排出,部分移入骨中;隨食物攝入硫酸鈹時,除胃腸道、肝臟和骨骼外,其他組織基本上無鈹。鈹主要經腸道排出,部分可經腎排出。它甚至可穿透胎盤屏障。
7、中毒機制
鈹為劇烈的原漿毒,動物由靜脈注入硫酸鈹溶液后,肝、脾、腎、骨髓等器官有廣泛壞死性病灶,并有溶血和出血現象;存活動物的受損 害器官組織逐漸出現纖維增殖反應。吸入大量金屬鈹或其化合物可引起肺炎或肺水腫。顯然,鈹具有全身性的毒性作用。但其作用機理,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主要的假說有三:(一)免疫病理假說 鈹作為一種半抗原,在機體內與蛋白質(載體)結合,形成一系列反應直至發(fā)病,因鈹-特異抗原 鈹-特異抗體+鈹 鈹抗原抗體反應 鈹病。(二)酶系統(tǒng)擾亂假說 鈹能擾亂多種酶系統(tǒng),產生酶活性改變導致生化、病理改變。(三)誘發(fā)假說 最近有人認為腎上腺皮質功能失調能誘發(fā)隱性鈹病,用以解釋某些慢性鈹肺經很長潛伏期后發(fā)病。
8、治療
40年代初期開始逐步確認鈹及其化合物對人的危害。鈹及其化合物的粉塵、煙霧能引起人體很多器官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是在短時間接觸或吸入大量毒物引起的,病癥包括接觸性皮炎,皮膚潰瘍,眼結膜炎,呼吸系統(tǒng)的鼻粘膜炎、咽炎、支氣管炎、化學性肺炎等。慢性中毒是遲發(fā)性的,發(fā)病時間可遲至接觸毒物后20年。主要表現為肺部的長期延續(xù)性病變。
鈹的毒害主要產生于粉塵、煙霧的吸入和接觸,各國曾制定了防范性的衛(wèi)生標準。1949年美國確定的空氣含鈹允許濃度的標準:①車間工作時間內空氣中鈹的濃度平均不得超過2微克/米;②任何時間一次檢測車間空氣中的鈹濃度不得超過25微克/米;③鈹廠鄰近地區(qū)空氣中鈹的月平均濃度不應超過0.01微克/米。
除呼吸系統(tǒng)癥狀外,常有消化系統(tǒng)癥狀,以及肝臟腫大。個別報道,有些急性鈹中毒患者于發(fā)病后15_20d,逐漸出現黃疸、肝大而有壓痛,尿膽紅質強陽性以及谷-丙轉氨酶明顯增高。肝活體組織檢查發(fā)現,肝細胞有點狀壞死,嗜酸性變,間質有炎癥浸潤和纖維化,肝竇枯否細胞增生。大部分急性中毒患者經治療后可恢復,少數可轉歸為慢性。
8.1.2診斷
急性鈹中毒的診斷不很困難。患者短期內曾接觸較大濃度的鈹,并在開始時有鑄造熱樣臨床表現;肺部的細支氣管炎與“支氣管肺炎”樣的病變發(fā)生在接觸毒物之后;與一般感染性病變不同,抗菌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很滿意。這些情況都提示有急性鈹中毒的可能。
8.1.3治療
強的松每次5一10mg,每次4_6h。病情顯著好轉后,逐漸減少劑量。絕大多數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一小部分急性中毒患者可能轉為慢性。
8.2慢性鈹肺
主要是金屬鈹及其氧化物所引起的肺內彌漫性肉芽腫性病變,病程很長,最終可發(fā)生呼吸衰竭。慢性鈹肺患者,絕大多數過去并無急性鈹中毒病史,接觸鈹及其化合物的時間與發(fā)病似無明確關系。
8.2.1臨床表現:
其臨床表現,一般具有下列兩個特點:
潛伏期長。有些患者的肺部改變可出現在脫離接觸后1一10年,甚至更長。
明顯的進行性的呼吸道癥狀及全身癥狀。主要因肺部肉芽腫及鈹引起的全身中毒反應所致。表現為明顯的持續(xù)性體重減輕、疲勞、食欲不振、勞累后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咳嗽。少數患者可見間歇熱。胸部體檢可能無明顯體征,有時出現羅音和胸膜摩擦音。晚期常出現明顯紫紺及杵狀指,端坐呼吸,右心擴大,水腫和右心衰竭。慢性肺肉芽腫有明顯的X線征象。有人將其分為三期:1.“飛砂”期 肺野出現細小的、彌散的、對稱的顆粒陰影,有如細砂紙遍布肺野邊緣部分,并侵及肺尖。2.肺門陰影增加 在顆粒背景上出現廣泛的網狀紋理。3.“暴雪”期 全肺出現清晰的結節(jié)狀陰影,直徑為1_5mm,互不融合,也不鈣化。網狀和結節(jié)陰影之間可見很多小的肺氣腫透亮區(qū)。這期病變與結節(jié)病極為相似。
根據X線所見慢性鈹肺的發(fā)展過程可能為:正常 顆粒陰影 網狀陰影 結節(jié)陰影。但是每個病例并不是都按上述規(guī)律發(fā)展。各期是否實質上屬于不同類型的變化,尚無定論。 X線征象與臨床表現常不一致,有時肺部可見明顯病變而患者尚無自覺癥狀。
8.2.2診斷
慢性鈹肺的診斷,尤其在早期,有一定困難。有人提出診斷應基于兩類指標:其一是流行病學指標,即確實的鈹接觸史及群體發(fā)病史。另一是臨床指標,包括: X線征象有彌漫性致密陰影; 呼吸功能不全,先是肺容積或彌散功能下降,以后隨纖維化程度增加而出現阻塞性損害; 間質性肺炎; 全身癥狀,包括明顯的持續(xù)性體重減輕、疲乏和食欲不振等; 尿或組織中鈹含量測定。要確立診斷,必須包括肯定的接觸史以及最少具備前兩項臨床指標。
確定放接觸史有時有困難,因潛伏期長,一些客觀接觸指標尚不夠滿意。近年來國外采用了若干免疫學指標,來研究鈹病的診斷和進行病情評估:包括血清中球蛋白組分、免疫球蛋白、特異抗體測定等體液免疫指標,以及鈹皮膚斑貼試驗,淋巴細胞轉化率檢測,巨噬細胞或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測定等細胞免疫指標。并認為鈹病活動初期以細胞免疫反應為主;在鈹病穩(wěn)定期及病情緩解期,以體液免疫為主。所有上述指標,可表明機體具有鈹超敏性反應,可輔助鈹病的鑒別診斷,并作為病情評估的依據。國內亦有使用鈹斑貼試驗及鈹激發(fā)活性玫瑰花試驗的。有人認為尿鈹是另一良好的
接觸指標,能反映機體接觸鈹的水平。但尿鈹排出無規(guī)律,且與疾病嚴重程度和接觸時間長短無關。
有些作者主張進行肺組織活體穿刺并測定其鈹含量作為診斷的一項指標。但操作有一定危險性,且肺組織含量波動范圍大,因此不宜用作診斷指標或接觸指標。
X線診斷鈹肺須與矽肺、粟粒性肺結核、結節(jié)病等相鑒別。混合性粉塵,例如SiO2與金屬鈹或氧化鈹所引起的混合性肺硬化的診斷問題亦待解決。在進行鑒別時,應強調依靠職業(yè)史、臨床表現、X線所見、皮膚斑試、一些生化指標以及激素治療效果等進行綜合分析。
呼吸功能檢查是鈹肺診斷和勞動能力鑒定的重要指標,并能反映病情的預后。
8.2.3治療
開始時用強的松15_20mg/d,數周后,可減少劑量至5_10mg,繼續(xù)使用。最近有人提出開始劑量不超過15mg/d,并逐漸減量,使20_30d期間的總量達175_250mg,有利于維持體內鎂、鈣等礦物質代謝平衡。有人則主張采用激素問歇治療,強的松劑量為15_30皿8/6,每療程30_45d,每年2個療程,同時還采用其它對癥治療,連續(xù)治療2_5年不等,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絡合劑療法 鑒于鈹能在組織內蓄積,考慮使用絡合劑驅鈹。
9、預防
9.1接觸控制
鈹的生產工藝過程應做到密閉化、機械化,盡可能采用濕式作業(yè),避免高溫加工。
排放含鈹空氣應經凈化處理。
必須做好含鈹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要盡量做到回收及綜合利用。
9.2就業(yè)禁忌癥
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喘息、肺氣腫、活動性肺結核等; 明確的慢性肝臟疾患; 慢性腎臟疾思; 心臟病。
9.3監(jiān)護性體檢
接觸鈹工人均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每半年或一年一次,重點應注意X線胸片、體重、肝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改變等。具體檢查項目可結合情況增減。有條件時可考慮進行每周一次的簡易個人健康檢查
9.4個人防護及作業(yè)防護
注意個人衛(wèi)生,工作時穿戴工作服和鞋帽,工作后淋浴,工作服嚴格處理,不任意攜出廠外,并最好用機器洗滌。加強局部通風,盡可能做到遠距離操作或自動控制。避免直接用手接觸鈹及其化合物。
鈹 - 鈹的化合物
2.氫氧化鈹
氫氧化鈹是白色固體,在水中溶解度較小,293K時為810-6gcm-3,它是兩性氫氧化物,在強堿性溶液中生成[Be(OH)4]2-離子:
3.氫化鈹
Be不能與H2直接化合生成氫化鈹,但用氫化鋁鋰Li[AlH4]還原氯化鈹可以制得氫化鈹。
氫化鈹是共價型化合物,并且是多聚的(BeH2)n 。多聚的(BeH2)n是固體,它的結構類似于乙硼烷的結構,在兩個Be原子之間形成了氫橋鍵。
每個Be原子同四個H原子相聯結,每個H原子生成兩個鍵。由于Be原子只有2個價電子,在氫化鈹中沒有足夠的電子去形成正常的電子對鍵(即兩個原子之間共用兩個電子),氫化鈹是缺電子化合物。因此在Be--H--Be橋狀結合中,生成“香蕉形”的三中心兩電子鍵。這是一個簇狀化合物。
4. 氯化鈹
氯化鈹是共價型化合物,在空氣中會吸潮并由于水解而發(fā)煙:
BeCl2+H2O=BeO+2HCl
氯化鈹能升華并且不傳導電流。無水氯化鈹是聚合型的(BeCl2)2 。
5.鈹的配合物
由于鈹是缺電子原子,它的鹵化物是路易斯酸,容易與電子對給予體形成配合物或加合物。因此鈹能生成許多配合物。
1923年美國物理化學家路易斯提出酸堿電子理論認為:凡是可以接受電子對的物質稱為酸,凡是可以給出電子對的物質稱為堿。酸是電子對接受體,堿是電子對給予體。
例如氟化鈹 BeF2很容易同額外的F-離子配位生成四氟合鈹酸根配離子[BeF4]-,Be在配合物中是4配位的, Be原子采取sp3雜化,[BeF4]2-配離子是四面體構型。
鈹還能生成許多穩(wěn)定的螯合物。例如將氫氧化鈹與醋酸一起蒸發(fā),就生成了堿性醋酸鈹Be4O(CH3COO)6。這是一個共價化合物,其中4個Be原子包圍著一個中心O原子,6個醋酸根Ac-則沿著四面體的6條棱邊而排布。這個配合物是共價的,并且能夠被蒸餾,可用于鈹的提純。
在鈹的其它螯合物中,如草酸鈹鹽、萘酚配合物和乙酰丙酮配合物等,在這些螯合物中,鈹原子都是四面體地被包圍著。鈹的化合物有極高的毒性就是由于它們有極高的溶解度和它們很容易形成配合物之故。
鈹 - 鈹與鋁的相似性
在周期表中,鈹與第IIIA族中的鋁處于對角線位置,它們的性質十分相似。
1.標準電極電勢相近:都是活潑金屬。
2.都是親氧元素,金屬表面易形成氧化物保護膜,都能被濃HNO3鈍化。
3.均為兩性金屬。氫氧化物也均呈兩性。
4.氧化物BeO和Al2O3都具有高熔點、高硬度。
5.BeCl2和AlCl3都是缺電子的共價型化合物,通過橋鍵形成聚合分子。
6.鈹鹽、鋁鹽都易水解,水解顯酸性。
7.Be2C像Al4C3一樣,水解時產生甲烷。盡管Be和Al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但兩者在人體內的生理作用極不相同。人體能容納適量的鋁,卻不能有一點兒鈹,吸入少量的BeO,就有致命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