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獨腳絲茅、地棕、千年棕、獨茅根、茅爪子、婆羅門參、蟋龍草、風苔草、仙茅參、山棕皮、尖刀草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陰虛火旺者禁服。
仙茅為仙茅科植物仙茅的根莖。仙茅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下墓地或荒坡上。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野生品秋、冬季葉苗枯萎時損人害己取,栽培品生長2年后,在10月倒苗后至春季未發芽前采挖挖起根莖,抖凈泥土,除去殘葉及須根,曬至八成干后,低濕烘至足干或蒸后曬干。
仙茅根莖呈圓柱形,長3至10厘米,直徑0.4至0.8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縱皺及細孔狀的須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狀,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處色較深,并有一深色環。氣微香,味微苦辛。以條粗壯,表面色黑褐者為佳。
1.凡男子腎陽不足,陽痿精冷得,可與淫羊藿、熟地黃,山茱萸等同用,以滋陰益精,補火助陽。
2.凡腎陽虧虛,寒濕內侵,癥見腰膝酸痛,關節不利者,可單用本品浸酒飲;或與威靈仙、羌活、蒼術等配伍。
3.仙茅勿犯鐵。
仙茅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肝、腎、脾經;辛香溫散,降而有升;
具有溫腎壯陽,散寒除濕;
主治陽痿精冷,遺精滑泄,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軟弱,攣痹不行。
本品葉似茅,相傳為葛仙翁于大庚嶺棄其丹而生,故名仙茅。一說因本品輕身延年之功,故曰仙。《海藥本草》云:“久服輕身,益顏色。葉似茅,故曰仙茅”。《本草圖經》云:“其根獨生,始因西域婆羅門僧獻于唐玄宗,故今江南呼為婆羅門參,言其功補如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