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吊蘭、林半、禁生、杜蘭、懸竹、千年竹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熱病早期陰未傷者,濕溫病未化燥者,脾胃虛寒者,均禁服。
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美花石斛及鐵皮石斛等的莖。主產于四川、貴州、云南及長江流域各地。多于夏秋間采收,曬干,切段生用。鮮石斛可栽于砂石內,以備隨時取用。
金釵石斛莖的中、下部扁圓柱形,向上稍呈“之”字形彎曲,長18至42厘米,中部直徑0.4至1厘米,節間長1.5至6厘米。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有光澤,具深縱溝及縱紋,節稍膨大,棕色,有殘留葉鞘。質輕而脆,斷面較疏松。氣微、味苦。環草石斛為美花石斛和鐵皮石斛的莖。莖細長圓柱形,常盤繞成團或捆成把,長11至40厘米,直徑1至3毫米,節間長0.4至2.3厘米。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平坦,氣無、味苦,有粘性。耳環石斛用鐵皮石斛等少數品中的嫩莖加工制成,呈螺旋狀或彈簧狀。主要供出口用。
治熱病清熱生津宜用鮮石斛,治胃虛夾熱傷陰宜用干石斛。
凡熱病傷津胃熱口渴較輕者,可單用煎湯代茶飲;若陰傷較重,舌質深赤,舌苔焦黑干燥,口渴欲飲者,可與天花粉、生地、麥冬等同用;凡腎虛精虧,癥見腰膝酸痛或痿弱者,可與補肝、強腰膝之之品配合應用。
味甘、淡、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腎經。體堅質潤。
滋陰清熱,養胃生津,潤肺止咳,益腎明目。主治熱病傷津,虛熱不退,胃陰不足,口干咽燥、脘痛干嘔、肺燥咳嗽,腰膝酸軟,陰傷目暗。本品甘涼清潤,主入胃腎,作用重在中下二焦,既清胃熱生津止渴,又滋腎陰退熱明目,為津傷口渴、陰虛目暗良藥。
本品與凝水石、巴豆相克;不宜與僵蠶、雷丸同用。
本植物多生石上,其花形或似斛,故名石斛。《綱目》云:“石斛名義未詳。其莖狀如金釵之股,故古有金釵石斛之稱。今蜀人裁之,呼為金釵花。盛弘之《荊州記》云,耒陽龍石山多石斛,精好如金釵,是矣。林蘭、杜蘭,與木部木蘭同名,恐誤。”《醫學入門》云:“(石斛)生石上,樹有斗子,故名斛。”又本品多節,葉似竹,故有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