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1.適宜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頭痛昏重、嘔吐腹瀉者、胃腸型感冒患者、中暑、暈車、船、消化不良致腹脹、腹瀉、腹痛者、宿醉未醒者。2.陰虛火旺、邪實便秘者禁服。
藿香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和藿香的地上部分。廣藿香為一年生草本,原產菲律賓等亞洲熱帶國家。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有栽培;藿香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分布于東北、華東、西南及河北、河南、陜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廣藿香水田栽培者6至8月、地皮地栽培者8至11月采收;藿香于6至7月花序抽出而未開花時采收。選晴天收割地上部分,攤曬數小時,待葉成皺縮狀時,分層重疊堆積,蓋上稻草用木板壓緊,讓其發汗一夜,次日再攤開日曬,然后反復發汗,反曬至全干。
1.廣藿香全株長30至60厘米,多分枝,莖鈍方柱形,直徑2至7毫米,節間長3至13厘米;外表面灰褐色,灰黃色或帶紅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心有髓;基部的老莖類圓柱形,具褐色栓皮。葉對生,皺縮成團,展平后葉片卵形或橢圓形;兩面均被灰白色絨毛;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具不規則鈍齒;葉柄長2至4厘米,被柔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2.藿香地上部分高30至90厘米,常對折或切斷扎成束。莖方柱形,多分枝,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寬溝狀,表面暗綠色,節明顯,節間長3至10厘米。老莖堅硬,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葉片深綠色,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鈍鋸齒,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淺綠色,兩面微見毛茸。莖頂有時具穗狀輪花序,呈土棕色,氣芳香,味淡而微涼。
均以葉多,香氣濃者為佳。
1.可用于濕阻中焦、運化失調引起的脘腹痞滿、大便溏泄等,常配蒼術、厚樸、陳皮同用。
2.為治療嘔逆的常用藥,可與蒼術、厚樸、陳皮、半夏等配伍。
3.治療感冒夾濕引起的胃口差、腹脹,常配蘇葉、白芷等。
4.祛暑解表宜生藿香葉,理氣和中宜藿香梗。
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
芳香升散;具有祛暑解表,化濕脾,理氣和胃的功效;
主治外感暑濕、寒濕、濕溫及濕阻中焦所致寒熱頭昏、胸脘痞悶、食少身困、嘔吐泄瀉,并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口臭,鼻淵,手足癬。
《綱目》云:“豆葉曰藿,其葉似之,而草味芳香,故曰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