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細葉蒿、細青蒿、草青蒿、草蒿子、方潰、三庚草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脾胃虛寒者慎服。
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地上部分。花蕾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曬干。
青蒿莖圓柱形,上部分枝,長30至80厘米,直徑0.2至0.6厘米;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葉互生,暗綠色或棕綠色,卷縮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氣香特異,味微苦。以色綠,葉多,香氣濃者為佳。
青蒿常與藿香、佩蘭、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熱;和黃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溫熱病寒熱往來及瘧疾等癥。用于陰虛發熱或原因不明的低熱,常和秦艽、鱉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于夏季感受暑熱,常配銀花、連翹同用;治療多種虛熱,如骨蒸勞熱、盜汗、溫病熱入陰分,亦可治療久熱不退及小兒夏季熱,本品治療瘧疾發熱療效頗佳,常配鮮荷葉、鮮竹葉、金銀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本品苦寒清熱,辛香透散,善使陰分伏熱透達外散,為陰虛發熱要藥。此外,兼有解暑、截瘧之功,常與茵陳、梔子、黃連、黃柏、蛇床子、苦參等配伍。
青蒿味苦、微辛,性寒,歸肝、膽、腎經,芬芳清冽,透內內外;
具有清熱退蒸,清暑截瘧,除濕殺蟲的功效;
主治陰虛潮熱骨蒸,外感溫熱暑濕,頭目昏暈,瘧疾,黃疸,瀉痢,疥癬,皮膚瘙癢。
青蒿忌與當歸、地黃同用。
《綱目》引《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本品莖葉似常蒿,惟色深青,故名青蒿。《本草衍義》云:“草蒿,今青蒿也……莖葉與常蒿一同,但常蒿色淡青,此蒿色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