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diǎn)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金陵草、墨旱蓮、水旱蓮、蓮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烏心草、墨記菜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脾腎虛寒者慎服。
旱蓮草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鱧腸為一年生草本,生于路邊、濕地、溝邊或田間。分布于全國各地。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凈泥土,去除雜草,陰干或曬干。鮮用可隨采隨用。
旱蓮草帶根或不帶根全草,全體被白色粗毛。根須狀,長5至10厘米。莖圓柱形,多分枝,直徑2至7毫米,表面灰綠色或稍帶紫色,有縱棱,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央為白色疏松的髓部,有時中空。葉對生,多卷縮或破碎,墨綠色,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披針形,長3至10厘米,寬0.5至2.5厘米,全緣或稍有細(xì)鋸齒,近無柄。頭狀花序單生于枝端,直徑6至11毫米,總花梗細(xì)長,總苞片5至6,黃綠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脫落瘦果扁橢圓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狀突起,氣微香,味淡、微咸澀。
以色墨綠,葉多者為佳。
1.旱蓮草忌鐵。
2.肝腎不足所致頭暈?zāi)垦]^重者,可加女貞子、熟地、菟絲子、山茱萸等,以增補(bǔ)腎養(yǎng)肝之功。
3.用于血熱出血癥,多與生地、藕節(jié)、白茅根、側(cè)柏葉等涼血止血在之品同用。
4.旱蓮草亦可直接取鮮品搗敷患處。
旱蓮草味甘、酸,性涼;歸腎、肝經(jīng);入陰血,善斂固;
具有滋補(bǔ)肝腎,烏須固齒,涼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肝腎不足,眩暈耳鳴,視物昏花,腰膝酸軟,發(fā)白齒搖,勞淋帶濁,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外傷出血。
旱蓮草陸生,結(jié)實(shí)頗似蓮房,故名旱蓮草。《綱目》云:“鱧,烏魚也,其腸亦烏。此草柔莖,斷之有墨汁出,故名。俗呼墨菜是也。細(xì)實(shí)頗如蓮房狀,故得蓮名。”
五味養(yǎng)生雞:'1.將黃精、枸杞子、女貞子、何首烏、旱蓮草洗凈,切碎,裝入紗布袋中,封口備用;2.將雞宰殺,去毛去內(nèi)臟;3.將雞在沸水鍋中焯去血水,漂凈;4.蔥切段...
詳細(x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