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蓽撥、畢勃、椹圣、鼠尾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陰虛火旺者禁服。
蓽茇為胡椒科植物蓽菝的果穗。蓽茇多年生草質藤本,生于海拔約600米的疏林中。分布于云南東南至西南部。福建、廣東和廣西有栽培。9月由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以商品有云南蓽菝和進口蓽菝兩種。
蓽茇果穗呈圓柱形,由多數小漿果集合而成。表面黑褐色或棕色, 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或脫落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直徑1毫米。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以肥大、飽滿、堅實、色黑褐、氣味濃者為佳。
果實含胡椒堿(Piperine)、蓽茇醯胺(Piplartin)、派啶(Piperidine)、胡椒酸(Piperic acid)和揮發油。種子含芝麻脂素(Sesanin)。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作用。
1.脾胃陽虛,久寒積冷,脘腹冷痛,脾性鳴泄瀉者,可與高良姜、干姜、肉桂、人參等配伍。
2.陰寒凝滯經絡,癥見頭痛,牙痛者,內服可與細辛、升麻、白芷、胡椒等配伍,亦可外用搐鼻、含漱或研末涂患處。
3.蓽菝與牛奶同食,中醫認為,牛奶除含有豐富的營養外,還有滋潤陰液的作用,二者同食對食管癌、賁門癌、胃癌、腸癌、虛而瀉者都有一定的療效。
烹調用途:常用調味品,有矯味增香作用。多用于燒、烤、燴等菜肴。亦為鹵味香料之一。
蓽茇味辛,性熱;歸脾、胃、大腸經;香辣散泄;
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吞酸,泄瀉痢疾,冷痰咳嗽,偏頭痛,外治牙痛,鼻淵,胸痹心痛,痛經。
蓽茇亦作蓽撥、畢勃、逼撥等,皆為拉丁語之音譯。《綱目》云:“蓽撥當作蓽茇,出《南方草木狀》,番語也。陳藏器《本草》作畢勃,《扶南傳》作逼勢在必行,《大明會曲》作畢茇。”
關記燒雞:'1.選取每只重約1500克的雞5只,宰殺,煺毛,在肛門處開一6 厘米長的小口,取出內臟,將雞腿插入雞腹中,將雞頭盤于翅下,依次盤好5 只雞,晾一會備用...
詳細介紹
樊記臘汁肉:'1.將豬肉(帶皮硬肋)橫縱切成7 厘米寬的長條,洗凈,瀝干水分;2.先將水倒入鍋內(以沒過肉為宜),放入豬肉,皮朝上,加香料(大茴香、桂皮、草果、...
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