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萎蕤、玉參、尾參、鈴當菜、小筆管菜、甜草根、靠山竹、熒、委萎、女萎、節(jié)地、蟲蟬、玉術、萎香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1.適宜體質虛弱、免疫力降低的人、陰虛燥熱、食欲不振、肥胖的人。2.脾虛便溏者慎服,痰濕內蘊者禁服。
玉竹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玉竹多年生2草本,生于山野陰濕處,林下及灌叢中,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河南、陜西、甘肅、青海、臺灣、湖北、湖南、廣東等地。于栽后第3年的8至9月收獲,割去莖葉,挖取根莖,抖去泥沙,曬或炕到發(fā)軟時,邊搓揉邊查,反復數(shù)次,至柔軟光滑,無硬心、色黃白時曬干。有的地區(qū),將鮮玉竹蒸透,邊曬邊搓,揉至軟而透明時,曬干。
玉竹呈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長4至18厘米,直徑0.3至1.6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環(huán)節(jié)明顯,節(jié)間距離1至15厘米,節(jié)上殘留白色圓點狀須根痕和圓盤狀莖痕。質硬而脆,或柔韌,易折斷,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狀。氣微,味甘,嚼之發(fā)粘。以條長、肥狀,色黃白者為佳。
1.玉竹陰虛有熱宜生用,熱不甚者宜制用。
2.肺中燥熱陰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者,可與沙參、麥冬、桑葉等相配。
3.熱病后期,損傷胃陰,癥見饑不欲食,口舌干燥者可與沙參、麥冬、甘草等同施。
4.凡內熱水渴不止者,可與天花粉、山藥、生地黃等同用,以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jīng);質潤和降;
具有潤肺滋陰,養(yǎng)胃生津;
主治燥熱咳嗽,虛勞久嗽;熱病傷陰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寒熱鼻塞;頭目昏眩,筋脈攣痛。
本品莖干強直有節(jié),葉亦似竹而光瑩,故名玉竹。《綱目》:“按黃公紹《古今韻會》云:葳蕤,草木葉垂之貌。此草根長多須,如冠纓下垂之而有威儀,故以名之。凡羽蓋旌旗之纓委,皆象葳蕤,是矣。張氏《端應圖》云:王者禮備,則葳蕤生于殿前,一名萎香。則威儀之久,于此可見。《別錄》作萎蕤,源程序文也。《說文》音相近也。其葉光瑩而象重型,其根多節(jié),故有熒及玉竹、地節(jié)諸名。《吳普本草》又有烏萎、蟲蟬之名。宋本一名馬薰,即烏葳之訛者也。”《醫(yī)學入門》云:“萎,委委,美貌;蕤,實也。女人用去斑,美顏色,故又名女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