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diǎn)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草果仁、草果子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陰虛血少者禁服。
草果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shí)。草果多年生草本,生于溝邊林下,分布于廣西和云南南部地區(qū),果實(shí)成熟呈紅褐色時(shí)采收,曬干或烘干,或用沸水燙2至3分鐘后,再曬干或烘干。
草果果實(shí)呈橢圓形,長(zhǎng)2至4.5厘米,直徑1至2.5厘米。表面棕色或紅棕色,具3鈍棱及明顯的縱溝及棱線,先端有圓形柱基,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果皮堅(jiān)韌,內(nèi)分3室,每室含種子7至24粒,多集結(jié)成團(tuán),黃棕色或紅棕色。氣芳香,味辛、辣。以個(gè)大、飽滿、色紅棕、氣味濃者為佳。
草果的香辛成粉主要為揮發(fā)油中的反-S-烯醛(Trans-s-undecenal)。此外尚含有香葉醇(Geraniol)和草果酮(Tsaokone)。
1.草果忌鐵。
2.用于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癥,可與草豆蔻、厚樸等同用。
3.用于瘧疾,對(duì)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烹調(diào)用途:用于調(diào)制精鹵水和烹制肉類、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產(chǎn)封雞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味辛,性溫;歸脾、胃經(jīng);芳烈燥散;
具有燥濕溫中,辟穢截瘧的功效;
主治胸膈痞滿,脘腹冷痛,惡心嘔吐,泄瀉下痢,食積不消,霍亂,瘟疫,瘴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