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西施舌
原料分類:魚蝦蟹貝類
使用提示: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適于體質虛弱, 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者,高膽固醇、高血脂體質的人以及患有甲狀腺腫大、支氣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為適合;2.許多貝類是發物,有宿疾者應慎食;貝類性多寒涼,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海產雙殼貝類,福建江蘇浙江俗稱"海蚌",廣東香港稱"貴妃蚌"。營養豐富,富含優質蛋白和氨基酸,滋味鮮美,甘脆嫩滑,為人民大會堂國宴膳品,是早負盛名的筵席珍品佳肴。“雞湯汆(cuan)海蚌”是與“佛跳墻”齊名的閩菜。
貝類軟體動物中,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內膽固醇下降;它們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膽固醇的藥物谷固醇更強。人們在食用貝類食物后,常有一種清爽宜人的感覺,這對解除一些煩惱癥狀無疑是有益的。
貝類本身極富鮮味,烹制時千萬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鹽,以免鮮味反失,貝類中的泥腸不宜食用。
味甘咸,性平;
能滋陰補虛,清熱涼肝。
西施舌是福建長樂漳港的特產,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獻西施于吳王,用“美人計”智取吳王,越滅吳后,勾踐的夫人總覺得自己比不上西施的美貌,為此她妒忌意頓生,耿耿于懷,有一天,她終于下了毒手,她派人騙出西施,用石頭綁在西施的身上,將其沉入大海。從此沿海灘涂中便生長出一種酷似人舌的海蚌,人們都說它是西施舌。
《本草從新》說它補陰,益精,潤臟腑,止煩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