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刀魚、裙帶魚、牙帶、白帶魚、柳鞭魚、帶柳、晦刀魚
原料分類:魚蝦蟹貝類
使用提示:一般人群均能食用1.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贏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皮膚干燥之人食用;2.帶魚屬動風發物,凡患有疥瘡、濕疹等皮膚病或皮膚過敏者忌食;癌癥患者及紅斑性狼瘡之人忌食;癰癤療毒和淋巴結核、支氣管哮喘者亦忌之。
帶魚體長扁側呈帶狀,頭窄長,口大、且尖,牙鋒利,眼大位高,尾部細鞭狀。體表銀灰度色,無鱗,但表面有一層銀粉,側淺在胸鰭上方向后顯著彎下沿腹線直達尾端,背鰭極長,無腹鰭。帶魚肉多且細,脂肪較多且集中于體外層,味鮮美,刺較少,但腹部有游離的小刺。我國沿海均產,以東海產量最大,南海產量較少,浙江、山東沿海是產量較多的二個海區。11-12月是盛產帶魚的季節。
帶魚因身體扁長似帶而得名,以舟山所產為最佳。帶魚肉肥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鮮食、腌制、冷凍均可。
1.帶魚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魚類,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2.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
3.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臟的功效;
4.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常吃帶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健美的功效。
1.帶魚腥氣較重,宜紅燒,糖醋;
2.鮮帶魚與木瓜同食,對產后少乳、外傷出血等癥具有一定療效。
帶魚性溫、味甘、咸;歸肝、脾經。
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
帶魚忌用牛油、羊油煎炸;不可與甘草、荊芥同食。
《食物中藥與便方》:帶魚,滋陰、養肝、止血。急慢性腸炎蒸食,能改善癥狀。
《藥性考》:帶魚,多食發疥。
《隨息居飲食譜》:帶魚,發疥動風,病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