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梅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果實。果實將成熟時采摘,其色青綠,稱為青梅。青梅經煙熏烤或置籠內蒸后,其色烏黑,稱為烏梅。
青梅屬綠色水果,含有枸櫞酸、單寧酸、酒石酸等多種酸。生食能生津止渴,開胃解郁,也適宜加工成多種果脯和蜜餞。
1.廣譜抗菌:實驗證明,烏梅水煎液對炭疽桿菌、白喉和類白喉桿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皆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致病菌也有效;其乙醇浸液對一些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均有顯著抗菌作用;烏梅水煎液在試管內對須瘡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孢菌等致病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2.抗過敏:烏梅水煎劑及其合劑能減少豚鼠蛋白性休克的動物死亡數,對離體兔腸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證明烏梅可以抗蛋白質過敏;
3.促進膽汁分泌烏梅能夠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為治療膽道蛔蟲癥之良藥;
4.解暑生津梅果肉含有較多的鉀,用烏梅制作的酸梅湯,可防止汗出太多引起的低鉀現象,如倦怠、乏力、嗜睡等,是清涼解暑生津的良品;
5.防癌抗癌:烏梅體外試驗對人體子宮頸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常食梅肉可以防癌抗癌,益壽延年。
梅子性溫、味甘、酸,入肝、脾、肺、大腸經;
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除煩靜心、生津止渴、殺蟲安蛔、止痛止血的作用;
主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等病癥。
成語典故:三國時期,魏兵南下,行軍途中,天氣太熱,無處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即對眾將士說,前邊不遠有梅林,將士們聽說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來。也由此,“吳人謂梅子為曹公”,“望梅止渴”之成語亦由是而出。
歷史傳說:據《書經·說命篇》記載,殷高宗任命傳說做宰相時,曾鼓勵他說:“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即希望他要象做菜離不了的鹽和梅(古時鹽、梅并稱,是廚房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一樣,成為國家最為需要的人才。
梅子蒸排骨:'1.將排骨斬成10克重的塊,洗干凈,控去水分;2.把以上味料與排骨拌勻,攤放盤中;3.再澆適量花生油,用中火蒸約10分鐘至熟,取出便成。...
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