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桂圓是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主產于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此外臺灣、云南和貴州南部也有出產。其中福建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
桂圓因其種圓黑光澤,種臍突起呈白色,看似傳說中“龍”的眼睛,所以得名。新鮮的龍眼肉質極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實為其他果品所不及。鮮龍眼烘成干果后即成為中藥里的桂圓。
生藥龍眼肉為由頂端縱向裂開有不規則塊片,長約1.5厘米,寬1.3~3.5厘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黃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皺縮不平,粗糙,靠近種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縱皺紋。質柔軟而微有粘性,常粘結呈塊狀。氣香,味濃甜而特殊。
1.桂圓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有補血安神,健腦益智,補養心脾的功效;
2.研究發現,桂圓對子宮癌細胞的抑制率超過90%,婦女更年期是婦科腫瘤好發的階段,適當吃些龍眼有利健康;
3.桂圓有補益作用,對病后需要調養及體質虛弱的人有輔助療效。
桂圓味甘,性溫;
有開胃益脾、養血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
治療貧血和因缺乏尼克酸造成的皮炎、腹瀉、癡呆、甚至精神失常,同時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桂圓原產于中國南方,是亞熱帶的珍果之一。漢代以前即已栽培。傳說南越王趙佗曾以桂圓進貢給漢高祖。《神農本草經》載有龍眼“久服,強魄聰明,輕身不老”。《南方草木狀》謂“魏文帝召群臣曰:南方果之真者,有龍眼、荔枝”,并對其生、形態作了具體描述。對其保健功效,李時珍說“食品以荔枝為美,滋益則龍眼為良”。食籍也多有記載。今為民間常用滋補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