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diǎn)查詢按鈕即可
竹葉菜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的嫩莖葉。它的莖斜向上,葉片技針形,有綠色脈,和竹子頗有相似之處。雞冠菜同樣分布在全國各地,它多長在水溝邊及荒野中的潮濕地帶,易于采集。在5月間,采下它肉質(zhì)多汁的嫩莖葉,可以炒吃、作湯,也可以拌在面里蒸了吃,味道平淡。
竹葉草含有花青素類 、粘液質(zhì)、淀粉等成分,具有清涼解熱解毒,強(qiáng)心利尿的作用,適用于急性熱病,高熱煩渴,咽喉炎腫,上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急性炎癥。
1.上呼吸道感染,咽喉、扁桃體炎
鮮竹葉菜全草洗凈搗爛絞汁,每服1酒杯以溫水沖服,一同2~3次。或用全草60~90克,水煎服亦可。
2.流行性感冒,高熱煩渴,或原因不明的高熱
竹葉菜30-60克,淡竹葉30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3.急性膀恍炎,小便頻急
竹葉菜30克,車前草30克,甘草9克,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4.急性風(fēng)濕熱,尿酸性病風(fēng),間節(jié)紅腫疼痛
竹葉菜60克,白毛夏枯草30克,水煎服 (取鮮草搗爛絞汁服用更佳)。
5.癰癤疔瘡,無名腫毒
鮮竹葉菜、鮮烏鼓霉等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貼患部,一日更換2次,以痛止腫消為度。
鴨跖草性味、苦寒、無毒;
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涼血的功效;
可治小便不通、淋瀝作痛、水腫、腳氣、感冒、丹毒、腮腺炎、黃疸肝炎、熱痢、鼻衄、尿血、血崩、咽喉腫痛、赤痢、疔瘡腫毒、蛇咬傷等癥。
《四川中藥志》載“能清熱利尿,潤肺。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小便淋瀝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