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奶漿草、鋪地錦、鋪地紅、血見愁、臥蛋草、雀兒臥蛋、小蟲兒臥蛋、草血竭、鐵線草、醬瓣草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血虛無瘀及脾胃虛弱者慎服。
地錦草為大戟科植物地錦草和斑地錦的全草。地錦草一年生匍匐小草本,生于平原、荒地及路旁,亦為田間常見雜草。除廣東、廣西外,分布幾遍全國各地;斑葉地錦草分布全國各地。10月份采收全株,洗凈,曬干。
1.地錦草常皺縮卷曲。根細小。莖細,呈叉狀分枝,表面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單葉對生,展平后呈長橢圓形,綠色或帶紫紅色,無毛或有疏毛,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小。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小卵形,褐色。無臭,味微澀。
2.斑地錦葉上表面具紅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種子有棱,余同地錦草。
1.血熱吐血、衄血者,可與生地黃、牡丹皮同用,以增涼血止血之功。
2.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者,可單用,或與茵陳、梔子等配伍,以清熱利濕退黃。
3.也可用于癰疽惡瘡、跌打傷痛濕疹潰瘍、燒燙傷及毒蛇咬傷諸證,臨床多用鮮品搗爛外敷。
地錦草味辛、苦,性平;歸肝、胃、大腸經;體輕質澀,可散可斂;
具有活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主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濕熱黃疸,腹瀉痢疾,癰腫惡瘡,跌打腫痛,濕疹潰瘍,燒燙傷。
地錦草莖色赤紫,蔓延于地,猶如鋪錦,故名地錦草。《綱目》曰:“赤莖布地,故曰地錦。專治血病,故俗稱血竟,血見愁,馬蟻、雀兒喜聚之,故有馬蟻、雀單之名。醬瓣、猢猻頭,象花形也。”《植物名實力考》云:“斷之有白汁,同鰱魚煮服,通乳有效,……故村奶花之名,以著其功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