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頭公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虛寒瀉痢者慎服。
白頭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細葉白頭翁及蒙古白頭翁等的根。白頭翁多年生草本,種植品在第3至4年的春、秋季采根,一般以早春3至5月采挖的品質較好。挖出根后,剪去地上部分,保留根頭部白色茸毛,洗去泥土,曬干。
白頭翁要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長6至20厘米,直徑0.5至2厘米。表面黃棕色呀棕褐色,具縱皺紋或縱溝,外皮易脫落而露出黃色木部,并常朽蝕成凹洞,可見網狀裂紋或裂隙。根頭部稍膨大,頂端殘留鞘葉柄殘基,密生白色絨毛,質硬脆。折斷面較平坦,黃白色,氣微味苦澀。以條粗長,質堅實者為佳。
1.凡熱毒痢疾,濕熱瀉痢,發熱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者,可與黃連、黃柏、秦皮同用。
2.若產后血虛下痢,或痢久陰傷者,可與阿膠、甘草等配伍。
3.凡濕熱下注之帶下腥臭黃濁者,多與苦參、薏苡仁、樗根白皮等配伍,以加強清熱燥濕止帶之效。
白頭翁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
主治熱毒痢疾,鼻衄,血痔,帶下,陰癢,癰瘡,瘰疬。
本品根部密生白色長絨毛,狀似白發老翁,故名。或云其花果蜜被長柔毛,如白發老翁,亦通。《綱目》引陶弘景曰:“近根處有白茸狀,狀似白頭老翁,故以為名。”《新修本草》云:“實大者如雞子,白毛寸余,皆披下,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