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龜板、烏龜殼、烏龜板、下甲、血板、燙板、神屋、敗龜甲、敗龜、龜筒、龜?shù)准住敻辜住⒖舶?/p>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脾胃虛寒、內(nèi)有寒濕及孕婦禁服。
龜甲為龜科動物烏龜?shù)谋臣缀透辜住觚旙w呈扁橢圓形,背腹均有硬甲,棲息于河、湖、池沼中,有飼養(yǎng),分布于河北、河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全年均可采收,將捕獲后的活龜殺死,除去筋骨,將龜甲洗凈曬干,稱為“血板,煮后取龜甲曬干,稱為“燙板”。
龜甲背甲呈長橢圓形拱狀。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色,前端有頸角板1塊,脊背中央有椎角板5塊,兩側(cè)各有對稱的肋角板4塊,邊緣每側(cè)具緣角板11塊,尾部具臀角板2塊。腹甲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10至20厘米,寬7至10厘米,厚約5毫米。外表面淡黃棕色至棕色,角板共12塊,每塊具紫褐色放射狀紋理,內(nèi)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前端鈍圓截形,后端具三角形缺刻;兩側(cè)均呈翼狀向斜上方彎曲的甲橋(墻板)。質(zhì)堅硬。氣微腥,味微咸。
1.肝腎陰虧,肝陽偏亢,頭暈目眩,目脹耳鳴者,可與生牡蠣、懷牛膝、生白芍等配伍。
2.痿厥,筋骨軟,氣血俱虛甚者,可與黃柏、干姜、陳皮等配伍。
3.陰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驚悸虛煩,失眠健忘者,可與龍骨、遠志、菖蒲配伍。
4.陰虛血熱,損傷沖任,月經(jīng)過多,崩中漏下者,可與白芍、黃芩、黃柏、椿根皮等配伍。
龜甲味咸甘、性微寒,歸肝、腎、心經(jīng);
質(zhì)堅鎮(zhèn)潛;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養(yǎng)心安神,調(diào)經(jīng)止血的功效;
主治陰虛陽亢,眩暈耳鳴;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陰虛風動,手足蠕動;腎陰不足,腰膝酸軟,小兒囟門不合;心神失養(yǎng),驚悸虛煩,失眠健忘;經(jīng)血失調(diào),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腹痛,崩漏帶下。
龜甲惡沙參、蜚蠊。
龜,古文象其形,入藥用其甲殼,堅硬如版,故名龜甲、龜版。《綱目》:“按許慎《說文》云:龜頭與蛇頭同。故字上從它,其下象甲、足、尾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