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水錦葵、鴨兒嘴、鴨仔菜、鴨兒菜、香頭草、豬耳菜、鴨嘴菜、馬皮瓜、肥豬草、水玉簪
原料分類:
鴨舌草為雨久花科植物鴨舌草的全株。鴨舌草多年生草本,高1米許。根莖短,近于直立。葉簇生或單生,卵狀至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略呈心臟形;葉柄長7~17厘米,具葉鞘。總狀花序從葉鞘抽出,生花3~6朵,具柄;花被鐘狀,6深裂,幾達基部,藍色帶紅色;雄蕊6,內(nèi)有1枚較大,花絲一面有齒,花藥基部著生,頂裂;子房3室,花柱細。蒴果長卵形,長12毫米,室背開裂,種子多數(shù)。花期8~9月。生于潮濕地區(qū)或水稻田中。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夏、秋采收,曬干。
1.治吐血:鴨舌草一至二兩。燉豬瘦肉服。
2.治赤白痢疾:鴨舌草適量,曬干。每日泡茶服,連服三至四日。
3.治疔瘡:鴨舌草加桐油搗敷患處。
4.拔牙:水玉簪二錢,玉簪花根二錢,信石一錢,鯽魚一條(約一斤重)。前三味藥共研細粉,去魚腸雜,裝藥縫合,掛陰涼通風(fēng)處約50天后,魚鱗上即可生出霜樣物,即所用的藥粉。用時先輕微剝離牙齦,點上此藥(約一個鱗片上的藥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藥不可咽下,以免中毒。
5.治蛇、蟲咬傷:鮮鴨舌草,搗敷。
鴨舌草味苦,性涼;
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痢疾、腸炎、急性扁桃體炎、丹毒、疔瘡等。
本品也可用于急性支氣管炎和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