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秧草、水燈心、野席草、龍須草、燈草、水蔥、赤須、燈心、碧玉草、鐵燈心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下焦虛寒,小便不禁者禁服。
燈心草為燈心草科植物燈心草的莖髓或全草。燈心草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水旁、田邊等潮濕處,分布于長江下流及陜西、福建、四川、貴州等地,四川及江蘇蘇州地區有栽培。夏、秋兩季,采收全草,洗凈,切段,曬干。秋季割取莖部,將莖皮縱向剖開,去皮取髓,曬干,捆扎成把。
燈心草莖髓呈細圓柱形,長達90厘米,直徑1至3毫米。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有細縱紋。體輕,質軟,略有彈性,易拉斷,斷面白色。無臭,無味。以條長、色白、有彈性者為佳。
1.燈心草利水通淋宜生用,降火安神宜朱砂拌用,清熱斂瘡宜炒炭用。
2.適宜病情較輕者,或作清熱利水藥如木通、滑石藥的輔助品。
3.用于心熱煩燥、小兒夜啼,可單味煎服或與清心安神藥同用。
4.此外,燈心草燒灰吹喉,可治喉痹。
燈心草味甘、淡,性微寒;歸心、肺、小腸、膀胱經;質輕滲泄;
具有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的功效;
主治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痹口瘡,水腫,淋證,小便不利,濕熱黃疸。
燈心草莖細圓而長,其莖芯可用于燃燈,故名燈心草。《品匯精要》云:“其心能燃燈,故名燈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