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野豬糞、地烏桃、豬屎苓、豬茯苓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有濕癥而腎虛者忌服;凡脾虛甚者恐泄元氣,慎服。
豬苓為多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豬苓生于林中樹根旁或腐木柱旁,分布于東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栽后4至5年秋冬檢查,如果萌發的白頭很少,或不再萌發凇芩,并出現腐爛現象時,應于次年3至5月及時采挖翻栽,收獲后選出灰褐色、核體松軟的菌核留作芩種。取色黑質硬的老芩作藥用,及時曬干,除凈泥土。
豬苓菌核呈不規則塊狀、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至25厘米,直徑2至6厘米。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性,氣微,味淡。
個大,外皮黑色,斷面色白,體較重者為佳。
1.凡水濕內停,氣化失常,小便不利或水腫腹水者,多與茯苓、澤瀉、桂枝等配伍,以通陽化氣利水。
2.若妊娠水腫,氣急腹脹,小便不利者,宜與紫蘇、木通同用,以行氣利水。
3.若水熱互結,邪熱傷陰,小便不利者,可與茯苓、滑石、阿膠等相合,以利水清熱養陰。
4.若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者,當與木通、梔子、車前子等相配,以清熱利濕,亦可單味應用。
豬芩味甘、淡,性平;歸脾、腎、膀胱經;體輕味薄,降而微升;
具有利水滲濕;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黃疸,泄瀉,腳氣,淋濁,帶下。
《綱目》云:“馬屎曰通,豬屎曰零,其塊零落而下故也。”按“苓”通“零”,豬苓形圓而皮色黑,與豬屎形似,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