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鮑魚殼、九孔螺、九孔石決明、蝮魚甲、千里光、真海決、海決明、海南決、關海決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脾胃虛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為鮑科動物雜色鮑、皺紋盤鮑、耳鮑及羊鮑等的貝殼。多分布于沿海地區。夏、秋二季捕捉、去肉,取貝殼洗凈,除去雜質,曬干。雜色鮑呈長卵圓形,內面觀略呈耳形,光滑,具彩色光澤。長7至9厘米,外表面暗紅色,有20余個從頂端向右排列的疣狀突起,末端6至9個開孔,殼較厚,約0.5至10毫米。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顯層次,無臭,味微咸。皺紋盤鮑呈橢圓形,長6至12厘米,寬6至8厘米,高2至3厘米,表面灰棕色,末端3至5個開孔,殼較薄,斷面0.5至5毫米。耳鮑狹長,略扭曲,呈耳狀,長6至7厘米,寬2.5至3.5厘米,高約1厘米,表面光滑,具翠綠色及其他顏色形成的斑紋。末端5至7個開孔。殼薄,斷面0.5至1.5毫米。羊鮑近圓形,較小,長4至8厘米,寬2.5至6厘米,高0.8至2厘米。有2行整齊的突起,末端4至5個開孔呈管狀。
本品不宜久服,令人寒中。
凡肝陽上亢,癥見頭痛眩暈,耳鳴目脹者,可與牡蠣、代赭石、磁石等配伍,以加強平肝潛陽之功;凡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者,可與菊花、決明子配伍,或與黃連、車前子同用。此外,石決明咸寒沉降,有清熱育陰、利尿通淋之功,尚可入復方中治療骨蒸潮熱,砂淋澀痛、癰腫瘡瘍等癥。
味咸,性寒。歸肝經、腎經。質重沉降。
1.平肝潛陽。本品能清降肝火、平肝潛陽,可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癥狀。
2.明目退翳。可治療肝熱目赤、羞明腫痛。
3.利尿通淋。可治療小便不利,砂石淋痛,癰腫瘡瘍。
本品性寒清肝火,質重平肝陽,兼有養陰明目之功,凡肝陽上亢、肝火目赤及陰虛目暗等證均為常用。
服本品永不得食山桃,令人喪目;本品與云母相克。
本品功專明目,質硬類石故名石決明。《綱目》云:“決明、千里光、以功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