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獨花山牛蒡、和尚頭花、野蘭、鹿驪、鬼油麻、祁漏蘆、禹漏蘆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瘡瘍陰癥及孕婦禁服。
漏蘆為菊科植物祁州漏蘆或禹州漏蘆的根。漏蘆為多年生草本,祁州漏蘆生于海拔400至2700米的山坡丘陵地、松林或樺木林下。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四川等地,禹州漏蘆生于林緣、干燥山坡及草叢向陽處。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地。
秋后采挖根部,除去泥土,鮮用或曬干。
1.祁州漏蘆根呈圓錐形。有的扭曲或壓扁,通常不分枝,長10至30厘米,直徑1至2.5厘米。表面黑棕色,粗糙,具不規則縱溝紋及菱形的網狀裂隙,外皮常剝裂。根頭部膨大,有少數莖基或葉基,頂端有灰白色毛絨。質輕而脆,易折斷,折斷時皮部易于木部分離,皮部色較深,木部黃白色,放射狀,木射線處多破裂,中央常朽蝕成星狀裂隙,深棕色,氣特異,味微苦。
以條粗、棕黑色、質堅實、不碎裂者為佳。
2.禹州漏蘆要呈類圓柱形,稍扭曲,長短不一,直徑0.5至1.5厘米。表面土黃色或灰棕色,稍粗糙,具縱皺紋,頂端有纖維狀棕色硬毛,為殘存的葉柄維管束,質堅,斷面粗纖維狀,皮部棕色,木部具黃黑色相間的菊花紋。氣微,味微澀。
以條粗長、表面土棕色、質堅實、長短整齊者為佳。
1.乳癰初起邪盛者,可與蒲公英、瓜蔞、牛蒡子等同用,或與瓜蔞、蛇蛻相伍。
2.瘰疣初結,時發寒熱者,可與連翹、玄參、黃芩、大黃等配伍,以散結解毒。
3.善于通乳,常用于產后乳汁不下,多與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等配伍,或與瓜蔞根、土瓜根、木通等同用。
漏蘆味苦、性寒,歸胃、肝經;
滑利通降;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通經下乳的功效;
主治瘡癰腫毒,瘰癘癭瘤,痄肋,痢疾,痔瘺,癮疹疥癬,月經不調,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疳積,產后乳汁不下。
漏蘆亦作漏盧,《綱目》云:“屋子之西北黑處謂之漏,凡物黑色謂之盧。此草秋后即黑,異于眾草,故有漏盧之稱。”然以,“屋西北黑處”訓“漏”未免牽強。漏者,滲也,泄也。本品于后色黑,而功能通乳,產婦服之可致乳下如漏,故名漏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