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甘松香、香松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氣虛血熱者慎服。
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和寬葉甘松根及根莖。甘松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500至45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帶,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寬葉甘松生于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疏林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秋末冬初莖葉將枯萎時挖根,抖凈泥沙,不可水洗,除去殘莖及須根,陰干或曬干。
甘松根莖略呈圓錐形,多彎曲,長5~18cm。 根莖短小,上端有莖、葉殘基,呈狹長的膜質片狀或纖維狀。外層黑棕色,內層棕色或黃色。根單一或數條交結、分枝或并列,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皺縮,有細根及須根。質松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狀,木部黃白色。氣特異,味苦而辛,有清涼感。
以條長、根粗、香氣濃者為佳。
1.與山柰相須為用,以增理氣止痛之效。
2.因寒而氣滯脹痛者,可配干姜、高良姜等溫中行氣之品。
3.脾虛運化不健而脹滿者,可配黨參、白術、木香等健脾和胃之藥。
4.思慮傷脾或脾胃虛寒之飲食無味,食多腹脹,倦怠無力,舌淡苔白,脈沉緩弱者,每多與黨參、白術、木香、焦三仙等同用。
甘松味辛、甘,性溫;歸脾、胃經;芳香行散;
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醒脾開胃的功效;
主治脘腹冷痛脹滿,不思飲食,胸痛,牙痛,跌仆傷痛,腳氣浮腫,霍亂轉筋。
《綱目》:“產于川西松州,其味甘,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