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diǎn)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盧橘、巴葉、蘆桔葉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肺寒咳嗽及胃寒嘔吐者禁服。
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全年均可采收,曬至七、八成干時(shí),扎成小把,再曬干。
枇杷葉呈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2至30厘米,寬3至9厘米。邊緣上部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下表面灰白色或棕綠色,密被黃色茸毛,主脈于下表面顯著突起,側(cè)脈羽狀,葉柄極短,被棕黃色絨毛。革質(zhì)而脆,易折斷,氣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綠者為佳。
用鮮品當(dāng)刷去毛。
凡肺熱痰嗽者,可與桑白皮、杏仁、竹瀝、大黃等配伍,以清肺瀉熱,化痰止咳;凡老幼暴吐服藥水止者,可與半夏、生姜同用,以加強(qiáng)止嘔之功;本品臨床常與葛根、麥冬、玄參、胡黃連等配伍,以清熱生津止渴。
味苦、微辛,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微香清降。
1、清肺祛痰:本品苦寒,能清肺熱,降肺氣以止咳,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痰多色黃。
2、和胃降逆:可降胃氣而止嘔逆,用于胃熱引起的嘔逆。
3、止渴:本品可治療口干消渴,肺風(fēng)面瘡,粉刺。
本品味苦,性微寒,主入肺、胃經(jīng),善降肺胃氣逆而止咳、止嘔,為痰熱咳嗽及胃熱嘔逆所常用。
《本草衍義》云:“枇杷葉,……以其形如枇杷,故名之。”《綱目》引作“琵琶”,蓋二者意義均同,因字形分化,言樂器則作“琵琶”,言木果則作“枇杷”
枇杷葉糯米粽:'糯米用清水泡一夜,新鮮枇杷葉去毛,洗凈,水浸軟,用以包粽。...
詳細(x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