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蠆、主簿蟲、蠆尾蟲、全蟲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血虛生風及孕婦禁服。
全蝎為鉗蝎科動物東亞鉗蝎的全體。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鹽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撈出,置通風處,陰干。
全蝎東亞鉗蝎的頭胸部與前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后腹部呈尾狀,完整者體長約6厘米。頭胸部綠褐色,前面有一對短小的螯肢及一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對,均為7節,末端各具2爪鉤;前腹部由7節組成,第7節色深,背甲有有5條隆起脊線。背面綠褐色,后腹部棕黃色,6節,節上均有縱溝,末節有銳鉤狀毒刺,毒刺下方無距。氣微腹,味咸。
全蝎不可多服,以其辛而散氣也。
全蝎畏冷水,蝎尾尖處有刺如鉤,其性最毒,當摘去。
1.本品可祛肝經風痰,常用于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引起的痙攣抽搐、角弓反張,可與蜈蚣、白僵蠶、鉤藤同用。亦可治療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2.用本品以毒攻毒,治療瘡瘍腫毒,多配其他藥外敷患部。
全蝎味辛、性平,有毒,歸肝經,搜剔走竄,可升可降;
具有熄網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
主治小兒驚風,痙攣抽搐,癲癇,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作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牙痛,耳聾,疝氣腹痛,瘰疬痰核,癰腫瘡毒,風疹頑癬,蟲蛇咬傷,燒燙傷。
蝎本名蠆,古文象其形。因其尾有毒,亦名蠆尾蟲。《酉陽雜俎》云:“江南舊無蝎,開元初,嘗見一主簿,竹筒盛過江。至今江南往往亦有,俗呼主簿蟲。”而李時珍非之,《綱目》曰:“際璣《詩疏》云,蠆一名杜伯,幽州具謂之蝎。觀此,則主簿乃杜伯之訛,而后人遂附會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