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山茨菇、慈姑、山北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盤工、人頭七、太白及、水球子、泥賓子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正虛體弱者慎服。
山慈姑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等的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姑”,后者習稱“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干燥。生產于貴州及四川,假鱗莖入藥,稱"山慈姑"或"毛慈姑", 藥材又稱毛慈姑。
杜鵑蘭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狀,長1.8至3厘米,直徑1至2厘米。頂端漸突起,有莖痕?;磕殸睿许毟?。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膨大部有2至3條微突起的環節,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或粉性,氣微,味淡,帶粘性。獨蒜蘭假鱗莖與杜鵑蘭類似,但不及杜鵑蘭飽滿,呈圓錐形或不規則瓶頸狀團塊,長1.5至 2.5厘米,直徑1至2厘米,上部漸突起,頂端斷關處呈盤狀,下部膨大且圓平,近基部凹入,表面黃白色或淺棕色(不去皮),較光滑,有皺紋,膨大部無環節。斷面淺黃色,角質,半透明。氣微,味淡,微苦,稍有粘性。均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者為佳。
1. 凡熱毒瘀互結而致癰腫疔毒、瘰疬結核者,既可內服,亦可外用,且有膿能潰,無膿可消,可與雄黃、麝香、大戟、文蛤等配伍;
2. 凡肝郁氣滯,痰熱內比結所致瘰疬結核者,可與昆布、貝母等相伍,以行氣化痰散結;
3. 凡熱毒辣上攻所致喉痹咽痛者,可與山豆根、蚤休、射干等合用,以清熱解毒利咽。
山慈姑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歸肝、胃、脾經,體堅質重,力峻降散;
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
主治癰宜發背、疔腫惡瘡、瘰疬結核、癌瘤、喉痹、蟲蛇咬傷等癥。內服、外用均可。
山慈姑球狀鱗莖與慈姑相似 ,多生于山野石壁上,故名山慈姑;從草則作山慈菇?!毒V目》云:“根狀如水慈姑,花狀如燈籠而朱色故有諸名。”
板栗牛肉:'1.板栗、山慈菇去皮洗凈,切塊,山慈菇塊入沸水中氽2至3分鐘后取出。2.牛肉洗凈,切塊,與10克鮮橘皮一起放入鐵鍋中,加水同煮,待牛肉將熟時取出。3...
詳細介紹
拔絲山慈姑:'1.山慈姑去皮,切塊。2.雞蛋清放入適量干淀粉和水做糊,將山慈姑放入糊中掛芡,再逐塊蘸上干淀粉后待用。3.將山慈姑塊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時,用漏勺...
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