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蚯蚓、蛐蟮、曲蟲、赤蟲、附蚓、寒蚓、曲蟮、土龍、地龍子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脾胃虛寒者慎服,孕婦禁服。
地龍為鉅蚓科環節動物參環毛蚓、威廉環毛蚓、通俗環毛蚓及櫛盲環毛蚓等的全體。參環毛蚓生于潮濕、疏松的泥土中。分布于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威廉環毛蚓生于潮濕多有機物處,分布于江蘇、浙江、湖北、上海、天津等地;通俗環毛蚓生于潮濕多有有機物處,分布于江蘇、浙江、湖北、上海、天津等省市;櫛盲環毛蚓生于潮濕多有有機物處,分布于江蘇南部、浙江、上海及南昌等地。春季至秋季捕捉,洗去粘液,及時剖開腹部,洗去內臟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
參環毛蚓藥材習稱“廣地龍”;威廉環毛蚓、通俗環毛蚓、櫛盲環毛蚓藥材習稱“滬地龍”。
1.廣地龍呈長條薄片,長15至20厘米,寬1至2厘米。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腹部淺黃色;第14至16環節為生殖帶,習稱“白頸”,較光亮。體前端稍尖,尾部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體輕,不易折斷。氣腥,味微咸。2.滬地龍長8至15厘米,寬0.5至1.5厘米。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其他性狀與廣地龍相似。
1.地龍味腥,內服易致嘔吐,煎劑宜配少量陳皮,或炒香研末裝膠囊服,可減少此反應。
2.傷寒熱極煩悶,狂躁不安者,用生蚯蚓絞汁或水煎服。
3.中風,風痰入絡,氣血運行不暢,癥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者,可與天麻、鉤藤、天南星等同用,以平肝熄風,化痰通絡。
4.肺熱喘咳者,可與麻黃、杏仁、桑白皮等到同用,以增清肺平喘之效。
地龍味咸,性寒;歸肝、脾、腎經;氣腥竄降;
具有清熱止痙,平肝熄風,通經活絡,平喘利尿的功效;
主治熱病發熱狂燥,驚癇抽搐,肝陽頭痛,中風偏癱,風濕痹痛,肺熱喘咳,小便不通,瘡瘍腫毒。
地龍畏蔥、鹽。
《綱目》云:“蚓之行也,引向后申,其婁如丘,故名蚯蚓。術有言蚓可興云,又知陰晴,故有土龍、龍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