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菖蒲葉、山菖蒲、水劍草、香菖蒲、藥菖蒲、草蒲、昌陽、木蠟、陽春雪、望見消、苦菖蒲、粉菖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陰虛虧虛,陰虛陽亢,汗多及滑精者慎服。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石菖蒲根莖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至20厘米。直徑0.3至1厘米。表面棕褐色、棕紅色。粗糙,多環節,節間長2至8毫米。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根痕圓點狀。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明顯,可見多數縮管束小點及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以條粗,斷面類白色、香氣濃者為佳。
本品勿犯鐵器,令人吐逆。
凡濕熱痰濁蒙蔽清竅,癥見身熱,神昏譫語者,可與郁金、連翹、梔子等配伍;凡心氣不足,健忘失眠者,可與人參、茯苓、遠志等配伍;凡濕阻脾胃,脘腹痞滿脹痛者,可與陳皮、香附、吳茱萸同用;本品辛散濕通,能除風寒濕痹,凡冷痹身痛者,可與烏頭同用。
味辛、苦,性微溫。歸心、肝、脾經。芳香開散。
1.宣竅豁痰。適用于痰濕蒙閉清竅所致的神志不清、耳聾目昏、精神遲鈍、癡呆。
2.和中辟濁。治療濕因脾胃所致的胸脘脹悶、腹滿腹痛。
本品辛溫行散,苦溫除濕,主入心、胃二經,既能除痰利心竅,又能化濕以和中。適于痰濁閉竅及濕阻中焦等癥。
《綱目》云:“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呂氏春秋》云: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則菖蒲、昌陽又取此義也。《典術》云: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