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問題油
備受關注的中石化新安加油站問題油終于真相大白。昨天,記者了解到,加油站所售油品中的確含水,原因是承運商運油司機王某及其妻邊某從油罐車中偷汽油并往油罐車中加水,現在王某、邊某已被新安警方依法拘留。
新安加油站油罐車中加水事件只是個引子,這并非中石化問題油個案,中石油、中石化通常為了補充不足油源會向期他企業或機構采購,管理的漏洞造成的問題油五花八門,這才是中石化、中石油該操心的根本問題。
但讓人疑惑的問題是,為什么問題油的檢測卻符合國家標準?而在所謂業內人士都清楚“化工調和油”替代合格油這個“秘密”的情況下,還長期默認這些問題的存在?雖然2月13日中石油已停止外采成品油,中石化也撇清了與此次問題油的關系,但是依然無法解除公眾對中石化、中石油油品的信任危機,源頭不查清,就沒有信任可言。例如此次事件中石化回應中,并未說明明涉事運油司機是否為中石化所屬員工,如若不是為什么中石化對合作者沒有行使該有的監督呢?
2012年油價破八,2011年中石化職工費用支出達415億元,增幅超23%,一切都在漲,為什么油品的質量卻在降?回顧曾出現的問題油現象,發生抖動、尾氣排放異常、熄火、發動機故障,哪一樣對汽車不是傷害?在中石化、中石油賺錢歡樂多的同時,有沒有考慮過他們自己有一天也會加上問題油?汽車的磨損消耗以及修汽車花費是可以節省掉的么?
千萬不要為了市場效益而不顧未來,目前全國加油站大多都是中石化、中石油,而大型國企的通病“成本高反應慢服務效率低”也有所體現,問題油發生后又不難看出,那些一直不被人看重的民營加油站反而不是出問題的主角,這是否也應當引起這些龍頭企業的自身反思?看來只有更多的民營及除中石化、中石油外的其他第三方機構的出現,才能徹底解決眼前的格局,競爭中自然淘汰,問題源頭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