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火灸法又稱拍打灸、經穴撲火療法、藥火灸法、酒火灸法等,是以乙醇或藥酒燃燒后,按照不同病證選用不同的經絡穴位,進行直接撲打的一種灸法。
閃火灸
概 述
閃火灸法又稱拍打灸、經穴撲火療法、藥火灸法、酒火灸法等,是以乙醇或藥酒燃燒后,按照不同病證選用不同的經絡穴位,進行直接撲打的一種灸法。閃火灸法乃系民間“燒酒療法”改進而成的一種灸法。實踐表明它具有溫通氣血,疏經活絡的作用,早期主要用于肌表的一些疾病,近年來,隨著方法的改進,應用范圍逐步擴大。本法約于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臨床報道。在選用藥酒及操作方法上各地有所不同,尚待進一步規范。
操作方法
1.灸材制備: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有四種。
(1)95%的乙醇或度數高(須超過50度)的白酒。
(2)血竭3g、當歸10g、紅花10g、桂技10g、甘松15g、田七5g、元胡10g、七葉一枝花15g、蘇木15g、雞血藤30g、川烏10g、土鱉蟲10g,以50度以上白酒1000ml浸泡2周以上,過濾后備用。
(3)紅花20g、甘松香20g,在95%醫用乙醇1000ml中浸泡2周以上,過濾后備用。
(4)取山梔、白芷、續斷、樟腦、田七、乳香、沒藥、蘇木、兩面針、丟了棒、了刁竹各等份,放入適量糧食酒中浸泡,7日后入蒸餾器中蒸餾后備用。
2.具體操作:有以下四種。
(1)將藥酒或乙醇30ml左右置于搪瓷盆內,點火使燃,術者以手蘸酒液,在所選定的穴區或阿是穴(多為疼痛麻木處)進行快速拍打,手法由輕漸重,直至火焰熄滅為止。如此反復進行。操作時應輕重適宜,輕而不浮,重而不滯;術者蘸藥酒即應迅速拍打,才不至燒傷。 每次每一部位可施灸15~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2)用碗盛藥酒或乙醇適量,點燃乙醇燈。另備毛巾一條,浸濕擰干。取燈心草適量,揉成團如鴨蛋大小,先放入藥酒中浸泡后,取出放在操作者手中的濕毛巾上,再點燃毛巾中的燈心草;將點燃著的燈心草先直接撲打患者身上的穴區,此時火苗自滅,點燃后再撲打,反復進行,每處撲打15~20min,以皮膚有灼熱感、出現紅暈為度。每日 1次,7~10日為一療程。
(3)以阿是穴(多為痛點)為主,將脫脂棉按痛點大小剪好;鋪患處,倒上藥水濕透藥棉,用冷開水浸濕的繃帶圈在藥棉周圍,點燃藥棉;患者感到灼熱后立即將火撲滅,待無熱后又復燃,再熄再點,重復3~5次。至局部皮膚潮紅,隨后用膠布將藥棉敷于患處,日灸1次,3~5次為一療程。
(4)普通血管鉗一把或用一般鑷子一把,脫脂棉花適量,紗布一小塊,95%乙醇、白酒(度數宜超過50度)或藥酒適量備用。
用二層小紗布將棉花包裹成長球形約核桃大,用血管鉗或鑷子夾緊,充分浸取乙醇或藥酒(燃燒乙醇亦可),擠壓至半干,點著火,為避免燒傷皮膚或燒壞衣服,可將棉球對準地下輕甩幾下,去掉多余的乙醇,然后對準所需灸法之穴區,快速輕輕敲打,使少許乙醇在患部燃燒,并用醫者之另一手掌快速地拍打著火部位壓滅皮膚上的乙醇火焰,并微加按壓,兩手有節奏地配合,順著一個方向移動,如此反復多次,使患者局部感到熨熱、舒適,直到穴區溫熱發紅。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止。每一穴區施灸15~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
主治病證
風寒濕痹證、肢體關節疼痛、軟組織扭挫傷、骨質增生、股外側皮神經炎等。
注意事項
1.棉球浸取之乙醇不宜過多,醫者雙手要配合協調,避免燒傷患者及衣物;頭面部及毛發叢生處不宜使用;對于感覺麻痹患者,施灸不宜過量,以防燙傷;
2.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婦女經期、妊娠期及局部皮膚病患者忌用本法。外感熱證及陰虛患者忌用。
臨床應用
1.腰椎增生
取穴:
主穴:阿是穴(壓痛點)、命門、腰陽關、腎俞、腰俞、腰眼。
配穴:伴有腿痛者,取秩邊、環跳、承扶、陽陵泉、懸鐘、昆侖、申脈。
治法:根據癥情,選好穴區。可選用以下方法之一操作:
(1)第一步用碗盛藥酒(按紅花10g、甘松香10g、95%醫用乙醇500ml比例制作)適量,點燃蠟燭或乙醇燈,把毛巾浸濕擰干;第二步,把燈心草揉成團如鴨蛋大小,先放入藥酒中浸泡后,取出放在操作者手中的濕毛巾上,再點燃毛巾中的燈心草;第三步,將點燃著的燈心草先直接撲打腰骶區皮膚上(火苗即自滅),后撲打患肢足三陽經區,撲打腰骶區椎體增生相對應的局部有明顯壓痛或肌肉痙攣的部位,待此局部經穴有溫熱感時,在所取經穴的督脈及膀胱經上下撲打,繼而又向腰脊兩側腰季部撲打和推按。若伴有坐骨神經痛者,最后取患肢足三陽經所取經穴撲打,并循經推按。每處撲打(15~20min)以皮膚有灼熱感、出現紅暈為度。
(2)取藥酒30ml左右置于搪瓷盆內,點火使燃,術者以手蘸酒液,在患者上述穴區及部位進行快速拍打,手法由輕漸重,直至火焰熄滅為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操作時應輕重適宜,輕而不浮,重而不滯;術者蘸藥酒即應迅速拍打,才不至燒傷。每日1次,10日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2~3日。4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療效:共治150例,結果:痊愈91例,顯效27例,有效2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92.0%。
2.棘突過敏癥
取穴:阿是穴(病灶區)。
治法:
灸藥制備:以《外臺秘要》獨活續斷湯為基本方:生地、秦艽、茯苓各90g,獨活、續斷、杜仲、防風、芍藥、牛膝、黨參、當歸各60g,細辛、甘草各30g,85%乙醇2500ml,米醋1000ml,浸泡7~10日后,濾液貯瓶備用。
操作:患者俯臥位,術者先在病灶局部涂藥,用掌根揉摩1~2min。然后點燃碗內的藥液,用手指沾灸藥拍打局部,直至灸火熄滅。如此反復8~10次,以患者感到局部有輕微的疼熱感為度。每日治療1次,5次為一療程。治療期間,不用其它藥物。
療效:共治132例,結果:痊愈106例,有效2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5.4%。隨訪半年復發5例,復發率為3.9%。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3.股外側皮神經炎
取穴:阿是穴(病灶區)。
治法:下列二法可結合運用,亦可單用閃火法。
(1)梅花針啄剌法:使體針與皮膚面成垂直,單純靈活地施用腕力彈叩;如鳥雀啄食那樣一觸即離,再觸再離地沿患部邊緣向中間叩擊。患面不繼續擴大者可順經叩。重型者需重叩至表皮微出血,輕型者叩至皮膚發紅,皮下呈現小紅點即可。叩擊時避免使針停留在同一處連續刺激,針頭的起落約每min150次左右。
(2)乙醇棉閃火法:用核桃大小的棉球,外用2層紗布裹緊,浸透95%乙醇,擠壓至半干,隨即用右手揮舞挾棉球的環鉗,將燃燒棉球迅速拍向患部,一觸即離。當棉球離開皮膚的一瞬間,左手掌急速將閃出的火苗撲打在患面并微加按壓,兩手有節奏地配合,順著一個方向移動,反復數遍,直到患部溫熱發紅。
上法每日 1 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停針3 日。
療效:共治療20例,結果:痊愈6例,顯效8例,進步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0%。
主要參考文獻
[1]傅細芳。經穴撲火療法治療增生性脊椎炎4O例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 1999;(3):107。
[2]周幼民。乙醇閃火灸法治療痹證、軟組織損傷 云南中醫雜志 1983;4(5):15。
[3]萬茹萍。梅花針-閃火法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 中級醫刊 1981;(5):19。
[4]鄭躍進。藥酒閃火拍打治療增生性脊椎炎150例 中國民間療法 1996;(4):5。
[5]肖際政。藥火治療棘突過敏癥132例 中國民間療法 1996;(3):17。
[6]郭中吾。點穴酒火灸治愈先天性雙足內翻伴足下垂癥 新中醫1982;14(5):35。
[7]許健陽。楊介賓教授灸療集萃 上海針灸雜志1999;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