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灸
概述
指灸法一名,祖國醫學尚無記載。其臨床報道始見于20世紀80年代。但迄今為止有關文獻極少,觀察的病種亦很單一。但指灸法十分安全,特別適用于嬰幼兒,我們建議讀者能從治療實踐中研究、總結、完善、推廣。
操作方法
本法主要用于嬰幼兒。取清艾條一支,點燃,囑家屬將患兒抱好,用艾條灸烤醫者一手大拇指內側面,以醫者能忍受為度,將手大指快速按壓在所選的穴區上,重復數十次,每次治療20~30min。操作時必須敏捷、快速,使穴區的熱力達到均衡一致。
主治病癥
本法主要用于小兒脾氣虛弱,中氣下陷,收攝無權所致脫肛。
注意事項
1.本法適宜于2歲以內的幼兒。
2.一切實證、熱證所致脫肛,應慎用。
臨床應用
脫肛
取穴:主穴:百會。
配穴:足三里。
治法:一般僅用主穴,如患兒體質虛弱,可加用配穴。選準穴區后可先作一記號,按上述操作方法進行指灸。每次主穴灸療30min左右,配穴20min。如患 兒不合作,二個穴位可分二次灸治。每日1次,以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2日。
療效:共治28例患兒,結果 全部治愈。其中26例純用指灸百會,另外2例因患兒身體虛弱,加灸配穴,兼服補中益氣湯治愈。 最長者兩個療程,最短者5次。兩個療程治愈者9例,一個療程內治愈者19例。
病案舉例
脫肛
李××,女,4歲,家住縣供銷社。初診日期:1979年7月2日。患兒兩年前因患痢疾遷延失治,以致食欲減少,精神倦怠,日解稀溏便2~3次。半年后出現脫肛,初時解便時脫出,但大便后能自行回收,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腹瀉及脫肛有所好轉。患兒復染重感冒,發燒后脫肛癥狀加重,每次大便后不能自行回收,須用手推回,有時用力咳嗽、矢氣或走路時即自行脫出。現癥:患兒面色蒼白無華,身體消瘦,神倦乏力,鼻部出冷汗,舌質淡,脈細。辨證:脾氣虛弱、中氣下陷。治法:升陽舉陷。采用指灸法灸百會、足三里每日一次,每次施灸30min。治療4次后,脫肛癥狀明顯好轉,咳嗽、走路時已不脫出,僅在解便時脫出,但便后可自行回收。治療7次后,脫肛消失。為鞏固療效,繼續治療一療程。隨訪兩年未見復發。
主要參考文獻
王志平。指灸百會穴治愈小兒脫肛28例 云南中醫雜志 1984;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