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
課前預習
1.主動認識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重點詞句,了解郵票打孔機的發明過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郵票打孔機的發明中受到啟發,懂得在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探究的科學道理。
課文生字
課文原文
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行郵票。最早的郵票根現在的郵票不一樣。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到倫敦一家小酒館喝酒,在發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手拿著一大張郵票,右手在身上翻著什么。看樣子,他是在找裁郵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野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每枚郵票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阿切爾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也沒帶。”
那個人想了想,從西裝領帶上每枚郵票取下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郵票很容易地便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阿切爾被哪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器造出來了。用它打過的正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英國政府部門立即采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郵票打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