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巧根橋
課前預(yù)習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積累詞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課文重點,讀懂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險、朽爛、不約而同”等詞語。
4.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皮巧根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
課文原文
[語文S版第七冊課文]
同學們上學,一路上愛講立功的人和立功的事。
“最好發(fā)生火災(zāi),”一個孩子說,“那我就能從大火中把娃娃救出來。我就是救火英雄!”
“能逮住一條大狗魚,也挺好的,”第二個孩子說,“一下子我就成了打魚英雄!”
“最好是我第一個飛到月球上,”第三個孩子說,“那樣,我在全國就出名了。”
可是,皮巧根沒有談?wù)撨@些。他是個不聲不響的孩子。
像其他同學一樣,皮巧根也不喜歡繞道,而更愿意跳過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學。這條小河兩岸陡峭(dǒuqiào),水流湍(tuān)急,要跳過去很不容易。
去年春天,有個男孩兒,一跳沒能跳到河對岸,撲通一聲掉進河里了,還在醫(yī)院里住了好幾天。冬天,有兩個小姑娘踩著剛凍上的冰過河。冰一裂,她們也掉到河里去了,叫了好一陣,才被救了出來。
大人們都不允許孩子們抄近路上學了。但有近路可走,誰愿意走遠路呢?
皮巧根想把河邊的一棵柳樹砍倒,從河這邊架到河那邊去,他讓爺爺幫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動手砍柳樹。
要砍倒一棵柳樹可真不容易。這棵樹已經(jīng)長得又粗又大了,兩個孩子張開雙臂都圍不過來。皮巧根砍了一天、兩天,直到第三天才把樹砍倒。大樹正好架在了河的兩岸上。
現(xiàn)在得把柳樹枝全砍掉。要不樹枝會把孩子們絆倒的。可是皮巧根把樹枝統(tǒng)統(tǒng)砍光之后,走起來還是很危險,因為兩邊沒有欄桿,腳一滑就容易跌進河里。
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頭兩邊加上欄桿。
在爺爺?shù)膸椭拢@項工作也做完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橋造起來了。這下,不只是孩子,連村里的大人來來往往也走這座橋了。凡是過橋的人都說:“有了這皮巧根橋,過河真是方便多了。”就這樣,人們不約而同地管這座橋叫“皮巧根橋”。
后來,柳樹漸漸朽(xiǔ)爛,村里就建起了一座好一些的橋,是用最好的木頭造的。可這座橋還叫“皮巧根橋”。
又過了一段時間,一條筆直的公路通到這里,于是一座大橋架起來了,兩邊做了鐵欄桿。通常,這樣的橋總得叫個響亮的名兒了,叫什么“混凝土橋”或“急水河橋”。可人們還是喜歡叫它的老名字——“皮巧根橋”,并且,誰也沒想過,這座還可以叫另外的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