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救人
課前預習
1.認識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了解海豚是怎樣救人,為什么能夠救人的。領會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
3.從海豚救人的事件中,體會到海豚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4.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課文原文
海豚是人類的好朋友,被人們稱為見義勇為的海上救生員。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虛構的,而是非常真實的。
1966年,韓國一艘漁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魚時不幸沉沒,16名船員中有6名當即喪生。其余10名船員在水中游了近10個小時,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就在他們求生無望之際,一群海豚匆匆趕來,圍在他們周圍,好像是來營救他們。這10名船員喜出望外,抓住海豚胸鰭就往海豚背上爬。不料,海豚卻把身子往下沉,自動游到他們下面,然后把身子往上一抬,就把他們馱在背上了。就這樣,海豚們馱著10名船員,一直游了46海里,然后猛地一使勁,把他們安全地甩到了誨岸上。
1972年9月,南非一位23歲的姑娘伊瓦諾所乘的船在離海岸40公里處的海面上,不幸被海浪打翻了,她拼命往岸邊游,這時有一頭鯊魚向她游來,她甚至已經清楚地看見鯊魚猙獰的面目了,不由得下意識地閉上了眼睛,呼吸都快停止了。就在這時,有兩頭海豚出現在她身邊,把鯊魚趕跑了,護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帶。
1992年,一艘印尼貨輪正在大西洋航行,有兩名海員不小心掉入海中。這時一群海豚趕來,它們圍成一個圓圈,把落水的一人托出水面,直到被救起為止。另一名船員正在水中掙扎,突然感到腰間被撞了一下,原來也是一只海豚。這只海豚一直陪伴著他,與他并肩游泳,直到船員游到船邊。
海豚為什么會有救人于死難的崇高精神呢?人們一直感到不可思議。近幾年在人們對海豚進行認真研究后,這個謎才被解開。說來其實很簡單,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于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原來,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它們在游泳時可以潛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露出海面呼吸。否則就會被水淹死。因此,對剛剛出世的小海豚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地浮上水面進行呼吸。在一般情況下,小海豚自己能夠順利到達水面,但若遇到意外,就需要海豚母親的照料。她用吻輕輕地把小海豚托起來,或用牙齒叼住小海豚的胸鰭使它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夠自己呼吸為止。
這種照料行為是海豚及所有鯨類的本能。海豚最初的動機可能僅僅是救援自己的幼豚,后來逐漸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天性,救助的對象已不限于自己的子女。凡在水中不積極運動的物體都會引起它們的注意,并主動前去救助。科學家做過許多試驗,結果證明海豚對于面前飄過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救生圈還是大木板,都會主動上前救助。
此外,對年幼海豚進行照料并不限于它的親生母親,別的雌海豚也樂于這樣做,它們往往相互配合,一起救助海豚的晚輩。有時,它們一起把幼海豚夾在中間,置于它們的共同保護之下。這就難怪海豚救人往往是集體行動了。
[語文S版第十冊課文]
海豚是人類的好朋友,被人們稱為見義勇為的海上救生員。
1966年,韓(hán)國一艘漁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魚時不幸沉沒,十六名船員中有六名當即喪生。其余十名船員在水中游了近十個小時,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就在他們求生無望之際,一群海豚匆匆趕來,圍在他們周圍,好像是來營救他們的。這十名船員喜出望外,抓住海豚的胸鰭(qí)就往海豚背上爬。不料,海豚卻把身子往下沉,自動游到他們下面,然后把身子往上一抬,就把他們馱在背上了。就這樣,海豚們馱著十名船員,一直游了四十多海里,然后猛地一使勁,把他們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
1972年9月,南非一位二十三歲的姑娘伊瓦諾所乘的船,在離海岸四十公里處的海面上不幸被海浪打翻了,她拼命往岸邊游。這時,一頭鯊(shā)魚向她游來,她甚至已經清楚地看見鯊魚猙獰(zhēnɡnínɡ)的面目了,不由得閉上了眼睛,呼吸都快停止了。就在這時,有兩只海豚出現在她身邊,把鯊魚趕跑了,還護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帶。
1992年,一艘印尼貨輪正在大西洋船航行,有兩名船員不小心掉入海中。這時候,一群海豚趕來,它們圍成一個圓圈,把落水的一個船員托出水面,直到被救起為止。另一名船員正在水中掙扎,突然感到腰間被撞了一下,原來也是一只海豚。這只海豚一直陪伴著他,與他并肩游泳,直到他游到船邊。
海豚為什么會有救人于死難的崇高精神呢?人們一直感到不可思議。近幾年,在人們對海豚進行認真研究后,這個謎才被解開。說來其實很簡單,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于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原來,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它們在游泳時可以潛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露出海面呼吸。否則,就會被水淹死。因此,對剛剛出世的小海豚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浮上水面進行呼吸。在一般情況下,小海豚自己能夠順利到達水面,但若遇到意外,就需要海豚母親的照料。她用吻輕輕地把小海豚托起來,或用牙齒叼住小海豚的胸鰭,使它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夠自己呼吸為止。
這種照料行為是海豚及所有鯨類的本能。海豚最初的動機可能僅僅是為了救援自己的幼豚,后來逐漸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天性,救助的對象已不限于自己的子女。凡在水中不積極運動的物體都會引起它們的注意,并主動前去救助。科學家做過許多試驗,結果證明海豚對于面前漂過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救生圈還是大木板,都會主動上前救助。
此外,對年幼海豚進行照料的并不限于它的親生母親,別的雌(cí)海豚也樂于這樣做,它們往往相互配合,一起救助海豚的晚輩。有時,它們一起把幼海豚夾在中間,置于它們的共同保護之下。這就難怪海豚救人往往是集體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