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
表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姜器的狄族后裔,屬于復姓漢化為氏。炎帝神農氏第十七代裔孫姜器的后代,分衍有潞氏、路中氏、露氏、甲氏、榆氏、留吁氏等。其中的潞氏后來又分衍有隗氏、狄氏、落氏、落皋氏、戎氏、戎子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烏護氏、紇骨氏、壹利吐氏、異其斤氏、回紇九姓等。回紇,在漢史中又稱袁紇、韋紇、烏護等,其意為聯合、團結。原為氏族部落的名稱,隨著部落的逐漸強大而成為部落聯合體的名稱,進而又發展為民族名稱與汗國的名稱。唐貞元四年(公元788年),自取“回旋輕捷如鶻”之意,改稱回鶻。以后,又稱畏吾、畏兀兒等。回紇九姓在南北朝末期至隋、唐時期再分衍出高車十二族,即:乞表氏、乞伏利氏、咤盧氏、乙旃氏、大連氏、窟賀伏氏、達盧干氏、阿侖氏、莫允氏、俟分氏、副伏羅氏、布收沛氏。其中的高車族乞表氏是個一直活躍在今甘肅省酒泉地區的部落群體,后來多有取漢字諧音單字“表”為姓氏者,稱表氏,為高車族貴族世家,如在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元年(公元508年)農歷3月歸附北魏王朝的高昌國王曲嘉表,即為該表氏一族,“曲嘉”的漢義就是“王、法王”,“表”是其姓氏。
該表氏一族早已分別融入漢族、裕固族等民族中,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地名,出自西漢朝時期酒泉郡的表是縣,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漢書·地理志》:“酒泉郡表是縣”,本注曰:“莽日載武”。《后漢書·郡國志》:“改表是曰表氏,魏晉因之。”《后漢書·五行志》:漢靈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動,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筑城郭。”漢朝時期的酒泉郡下轄兩縣,一為樂涫縣,一為表氏縣。唐朝學者李賢對漢史記錄注釋道:“表氏故城,在張掖西北”。今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遺址,為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頗有影響的一座古城址。駱駝城為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因地震水患而由政府出面搬遷重筑的酒泉郡表氏(表是)縣城,從五胡十六國的前涼國直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北周時期,該城一直為涼州建康郡郡治及其所轄表氏(表是)縣城,唐朝時期為建康軍城,公元766年被廢棄,該城的建制歷史延綿五百八十五年。
實際上在秦朝末年,酒泉郡表是縣就已經存在了,當地居民主要來自北方各民族,后有相當一部分居住民以城池名稱“表是”為姓氏,后隨改為復姓“表氏”,再后省文簡化為單姓表氏。
第三個淵源
源于朝鮮族,出自古百濟新昌族,屬于漢化取姓為氏。古代朝鮮民族的先民之一百濟國新昌族中有表氏,源出古新昌縣。據史籍《魏書·地形志》記載,北魏政權(公元386~534年)在中國北部地區設置平州,治所在肥如城(今河北盧龍),領遼西郡和北平郡,遼西郡下轄有肥如、陽樂、海陽三縣,北平郡下轄有新昌、朝鮮二縣。
新昌、朝鮮二縣當時多為今天的朝鮮族人,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進行漢化改革的浪潮中,除了將中國北方的鮮卑、羌、匈奴、氐諸民族的原族姓氏強行漢化外,對其所轄地域邊緣地區的其他民族,則大多以居地漢名稱謂命其漢化姓氏,其中,對所轄東北地區的高麗、百濟等民族,按北平郡下轄的新昌、朝鮮二縣中的各小地名分別給其命姓,其中即有表氏,為新昌境內一民眾集聚的屯子名稱,時稱“江表”,即當時北朝“河表七州”的北端(今遼寧鞍山海城甘泉鎮向陽寨一帶),以地名為氏。自此,朝鮮民族中開始有表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表特氏部落,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表特氏,亦稱標特氏、彪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iaot Hala。
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表特氏多冠漢姓為楊氏、表氏、標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靈武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2℃
- 疏附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托克遜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2/18℃
- 剛察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雨夾雪,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6/2℃
- 康樂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伊寧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阿勒泰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沁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2/14℃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
- 麻城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