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
-
劍姓來源
劍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蚩尤一族,屬于以職業稱謂為氏。據史籍《管子·地數篇》中記載:“昔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史傳,是蚩尤在今山東膠縣葛盧山發現了鐵,冶煉成為劍、鎧、矛、戟等兵器,用來與黃帝作戰。劍,是冷兵器時代的一種攻擊性武器,直面,兩側有刃,寬一寸半,厚兩分,無槽、或有脊,以刺、撩、削、旋、點、挑等為主要運作要領。在春秋、戰國時期,從護手起算,前一尺七寸為“劍”,后三寸為“握”,總長兩尺。后來為了增強攻擊性,在漢朝時期,前端又加了一尺,總長三尺,后籠統稱作劍。所以,劍又稱“三尺青鋒”。過去的劍,實際上只有前七寸開鋒刃,其余部分有刃形而不開鋒。后來,長度不足一尺七寸者稱作短劍,寬于兩寸半且厚四分者稱作巨劍。古代戰場上實用作戰的劍,都是屬于巨劍一類,余者后來多演變為身份、地位的象征飾品。在古代時期,專職制作劍、短劍、巨劍等的工匠,稱作“劍使”,如春秋時期的制劍大師歐冶子,又稱歐冶劍使,“子”是尊稱。
在制劍工匠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其職業特征為姓氏者,稱鑄劍氏、冶劍氏、小劍氏、巨劍氏、青劍氏、冷劍氏等,后皆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劍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于職業,出自古代執掌極刑者,屬于以職業稱謂為氏。古代,操劍殺人曰劍。據史籍《潘岳·汧督馬敦誄序》記載:“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劍父讎。”用劍執行殺人的工作,就稱之為“劍”,受劍者為有身份地位的王公、大臣、貴族。其后人有以其職為姓氏者,稱劍氏。與劍不同的是,用刀執行殺人的工作,南稱“刑”,北稱“斬”,受劊者多為身份地位低下的小官吏和犯罪的平民百姓,以及造反、謀叛者。其后人有以其職為姓氏者,稱刑氏、斬氏。刀,冷兵器時代的一種武器,弧面,一側有刃,寬兩寸半,有槽。以捅、劈、砍、掛、抹、奈等為主要運作要領。漢朝時期,從護手起算,前二尺二寸為“刀”,后三寸為“把”,后來在唐朝時期,汲取匈奴、大月、吐蕃等各民族兵器的特點,前端又加了六寸,總長三尺一寸,后籠統稱作刀。
劍氏、刑氏、斬氏,在古代稱為“劊”,后來通稱其為“劊子”,“子”是尊稱。平民百姓則稱其為“劊子手”。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海西州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2/1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萬寧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徽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9/15℃
- 和田地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獨山子區05月30日天氣:陰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奎屯市05月30日天氣:陰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舟曲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8/18℃
- 海南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若羌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