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
-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黃帝時期負責醫務的臣子岐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岐伯,兩晉時的皇甫謐在《帝王世紀》記述中說:“岐伯,黃帝臣也,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著醫藥、經方。本草、素問之書咸出焉。”在史籍《前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日奄昧,故論其書以序。”在史籍《晉書·皇甫謐傳》中記載了皇甫謐一句話,他說:“黃帝創制于九經,岐伯剖腹以蠲腸,扁鵲造虢而尸起,文摯徇命于齊王,醫和顯術于秦晉,倉公發秘于漢皇,華佗存精于獨識,仲景垂妙于定方,徒恨生不逢乎。”
司馬遷在《資治通鑒》也記載: “黃帝命岐伯作鐲鐃、鼓角、靈髀、神鉦以揚德而建武。”根據這些史載判斷:上古時期確有岐伯其人。岐伯與黃帝是同時代人,為黃帝的大臣,他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他嘗味百草,主管醫藥,掌握經方,擅長外科,能做剖腹手術,在他主管醫學期間,出了《本草》、《素問》等書籍。岐伯還博學多才,又通曉音律,創造了鐲、鐃、鼓、角、靈髀、神鉦等樂器,用以弘揚黃帝的武德。相傳,岐伯曾幫助黃帝打敗了炎帝、消滅了蚩尤,使黃帝一族定居中原,成為華夏族的主體 如今,世人皆稱中醫學為“岐黃之術”——岐者,岐伯;黃者,黃帝,中醫取二者名字的首字,一直為中醫學的代名詞。黃帝是帝王,岐伯不過是個主管醫學的大臣,那么,人們又怎么會把他們連在一起,并且用他們二人的聯名以代稱中醫學呢?這是因為,黃帝與歧伯等人以問答的形式,著作了醫書《黃帝內經》,開創了中國醫書之先河。
在《黃帝內經》這部古老的醫學著作中,對脈理、經絡、人體解剖、針灸、中藥方劑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奠基了中醫學的基礎,其流傳后世,被后世學醫的人奉為經典,千百年來使百姓受益。皇甫謐在《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序》中稱:“黃帝咨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候,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之性命,窮神極度,而針道生焉。”高士宗在典籍《黃帝素問直解》中談到:“黃帝素問九卷,計八十一篇,上凡七十四篇,皆訪諸岐伯闡明醫道;此下七篇(著至教論、不從容、疏五過、征四失、陰陽類、方盛衰、解精微),則召雷公而證明其道也。”在北宋時期,高保衡、林億、孫奇等奉詔校醫書,他們在典籍《黃帝內經序》中說: “黃帝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于是雷公之論,受業傳之,而<內經>作矣。”褚征在《褚氏遺書》中說得更為明白:“素問者,黃帝與歧伯、鬼臾區、伯高、少師、雷公六臣平素問答之書,即<本紀>所謂咨于岐伯而作<內經>是也。此書出于岐伯者多,玫本紀不及諸臣耳。”不僅如此,在史籍《前漢書·藝文志》中還記載了《黃帝歧伯按摩》十卷。這都說明,黃帝與歧伯二人在醫學方面的合作是十分密切的,范圍是廣泛的。
在岐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岐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岐氏正宗。
第二個源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故都歧邑,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商朝末期,諸侯國周的故都在周原西岐(今陜西寶雞岐山鳳鳴鎮)北部,鳳凰山(岐山)以南的區域內,被典籍《詩經》稱為“周原嫵嫵”,至今還流傳著“鳳鳴岐山”的傳說,是周王朝的發源地。
周武王姬發出兵征伐商紂王后,周文王姬昌有子孫留居于西岐,其中有以原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岐氏,是為周族子孫。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莘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夏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風,風力:<3級,氣溫:25/18℃
- 黃南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靈武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2℃
- 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4/11℃
- 聊城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尖扎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5/11℃
- 雜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0/1℃
- 庫爾勒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2℃
- 海北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