葷
-
葷姓來源
葷姓起源 源于契丹族,出自遼國時期遙葷氏部落聯盟,屬于以部落稱謂漢化為氏。葷氏部落聯盟,是五代時期崛起于中國北方的契丹族部落聯盟,其主要的軍政首領,就是后來創建了大遼王國的耶律·阿保機的叔叔釋魯,又稱述瀾、述魯,為于越王。遼國,是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建立的國家。契丹族是東胡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今西拉木倫河、烏力吉木倫河及老哈河流域,早在北魏時期,契丹族就已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上。契丹社會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過程,在公元七世紀初大賀氏部落聯盟初步統一了契丹各部,與中原地區的大唐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公元八世紀三十年代至十世紀初年建立起來的遙輦氏部落聯盟,更是契丹族人建立的第二個永久性部落聯盟,軍政首領稱于越王,逐漸將契丹社會推進到了奴隸制社會。契丹奴隸主貴族們在部落聯盟晚期,開始崛起于中國北方。以耶律·阿保機為首的奴隸主貴族,在逐步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大規模的連年戰爭以掠奪奴隸和財富,多次挫敗貴族內部反對派的激烈抗爭,在繼承于越王之位的釋魯之子耶律·曷魯幫助下,耶律·阿保機掃平契丹各部,再次建立了統一政權,終于在后梁末帝朱友瑱貞明二年(契丹大圣大明天皇帝耶律·阿保機神冊元年,公元916年)正式建立起雄據中國北方的遼國。契丹族建立遼國后,繼續不斷向外擴張,先后消滅了東方的渤海國,吞并了南方后晉王朝奉獻的燕云十六州,西南擴展至西夏王朝接壤,北面統領著蒙古高原上的烏古、敵烈、室韋、達旦等部族。到遼圣宗耶律·隆緒時,遼國版圖西至今蒙古國阿爾泰山一帶,北至今蒙古國的克魯倫河,南至今河北省新城縣白溝與宋朝為界,東至于大海,幅員萬里。
遼國共設置有五京: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大明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其中的上京和中京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在建立遼國以前,契丹奴隸主貴族在擴張戰爭中,都曾虜獲了大量的漢人、渤海人和其他少數族人民,將他們帶回契丹本土后,建筑起不少城郭進行安置,稱為頭下州,就是契丹統治者的私城。遙葷氏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領于越王釋魯興筑的于越王城(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達村),是在契丹本土上出現的第一座城郭。釋魯的侄子耶律·阿保機在繼任遙輦氏部落聯盟的于越王之后,在契丹本土內建立了龍化州(今內蒙古奈曼旗西孟家段村),又先后將漢代滑鹽縣城和唐朝饒樂都督府城址加以修繕,用來安置俘虜人口。在耶律·阿保機自立皇帝位、正式建立大遼帝國時,就是在龍化州舉行的開國盛典。契丹族遙葷氏部落聯盟,是遼國契丹人的核心部落之一,為遼國統治集團的政治核心,其部落族人有以部落名稱為漢化姓氏者,稱遙葷氏。
宋徽宗趙佶政和五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五年,金太祖完顏·旻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完顏·旻)建立金國,指揮金兵攻占了遼國重鎮黃龍府,隨后又與宋王朝訂立“海上之盟”,共同抗金。金兵在幾年的時間里,占領了包括東京遼陽府在內的大部分遼國土地。
宋宣和七年(遼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宋、金兩國夾擊遼國,金兵俘虜了逃亡中的遼天祚帝,遼國政權被女真族完顏·阿骨打所滅。到了遼國政權滅亡之后,遙葷氏族人更是被分散遷裹,逐漸融合于漢族、蒙古族、女真族和錫伯族等各個民族之中,融入漢族的遙葷氏(遙輦氏)族人省文簡改其姓氏為單姓,稱葷氏、琿氏、輦氏、遙氏、姚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湟中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9℃
- 和田地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隴南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政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5/13℃
- 喀什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疏附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聞喜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成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