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
-
賓姓來源
賓姓起源
賓氏家族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王時期(公元前1905-1884年)。
根據《湖南東安家譜》記載,夏朝賓圉曾任夏朝司空,輔助建國,成為夏王的功臣。隨后,賓勁松在《夏商野史》(明鐘惺著)一書的第七、八、十回發現了賓圉的事跡。由此可以確定,賓氏家族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王時期(公元前1905-1884年)。
史書記載:在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族與周圍其他部族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由于禹治水有功和發展農業生產,夏部族勢力增強,成為部族聯盟首領。禹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鞏固了王權。禹死后,其子啟繼王位。他廢除了禪讓而實行父傳子的王位繼承方式,引起了夏朝爭奪王位的激烈斗爭。開始遭遇伯益的反抗,經過戰爭,伯益兵敗被殺。夏啟經過斗爭,確立了王位世襲制。建立了夏朝。眾多邦國首領都到陽翟朝會,啟在鈞臺(今河南禹州境內)舉行宴會。此即鈞臺之享。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內部的貴族有扈氏反對夏啟繼位,啟動用軍隊鎮壓了有扈氏的叛亂,才鞏固了夏王朝的統治。夏啟死后,子太康繼立。由于太康追求奢侈淫樂的生活,先發生太康兄弟5人爭奪王位的斗爭,后出現武觀叛亂,使得夏朝統治被削弱。太康死后,子仲康立。仲康死后,子相立。這時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趁夏朝內部王權之爭,奪取了王位。但是不久后羿被東夷族伯明氏寒浞所殺。寒浞殺掉了夏后相。夏后相妻生下少康。
少康于公元前1905-1884年為夏王,在世21年。當時,賓圉原為后羿的舊臣。后羿少康結束了后羿與寒浞40年左右的統治,恢復了夏朝的政權,并任用后羿舊臣賓圉為夏朝司空。(《夏商野史》第十回《少康王封禪定鼎 季杼捉怪位讓弟》記載:卻說少康王元年壬午登極,即命崇開為太師,虞公姚思為太傅,戴寧為太保,姒靡為司馬。召契之后,相土之孫、昌若之子曹圉為司徒。召羿之四臣于東夷,三死一生,得賓圉,以為司空。)
另外,從最近收集的近百年出土的甲骨文考古資料中,賓澤歐發現殷商晚期武丁到祖庚時期有重要貞卜史官,名姓為“賓”。在出土的許多武丁時期的甲骨契刻卜辭上,都有他的貞卜紀錄以及簽名,這些被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稱為“賓組卜辭”,其中有5次月食記錄。
據專家學者考證,“賓”為當時“賓氏族”的首領,入為商朝君主武丁服務,任重要貞卜人的職務,也就是后世所稱的史官,當時賓氏族有封地名“賓”,首領也曾封有爵位稱“子賓”。
據四川賓勁松搜集的資料看,依據《左傳》、《春秋》、《戰國策》等史書的記載,在東周與春秋戰國相互交錯的年代,賓氏還有賓孟(又名賓起)、賓滑在東周任大夫,而賓須無、賓媚人在齊國做大夫。不過從這幾位祖先在歷史進程中進行政治活動的時期看,可以排出一個順序:
賓圉——賓須(胥)無——賓媚人——賓孟(起)——賓滑
因此,推斷賓氏最早在歷史上出現的時候,大約在夏朝少康王時期,約公元前1905-1884年。而最早出現賓氏人物與事跡的,應該就是賓圉。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五家渠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塔什庫爾干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3/2℃
- 洛浦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績溪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雷陣雨,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1/22℃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涇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9℃
- 海原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5/12℃
- 奎屯市05月30日天氣:陰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五指山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