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府黃縣九里店后街戰氏宗譜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博物館。注:該譜修譜小引:文明日起記載以詳國有國史家有家乘閱世閱人譜亦重矣以似以續事非輕哉維我戰氏隸籍芝城九里店中卜居村東艮隅八世相傳爰處邑西夕陽幸衍詩書之澤祖若父殫其經營莫辭增修之勞子與孫勿謂細故勤勤懇懇詔茲來許生生世世尚其念。
山東威海戰氏宗譜
(民國)戰兆麟纂修,民國年間鉛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威海市田村鎮東澇臺村。注:該譜序引:蓋吾始祖乃山東黃縣九里戰家,清雍正時,因年歲饑饉,流落于威海,贅于田村鎮東澇臺“于姓”之家。民國年間,同族舉人、同盟會會員戰兆麟先生聚合族修譜。
登州府永成戰氏族譜
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建平縣戰氏第十五代新字輩子孫戰智慧處。
山東莒州、萊陽戰氏族譜
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
據莒州戰氏族譜記載:
莒州戰氏一世祖是戰完,原為萊陽縣庠生,未做官。故后葬萊陽縣房野村,因戰完之妻姜氏攜五子遷莒,故清乾隆年間修《戰氏族譜》以戰完為一世始祖。戰完生有五子:長子戰懋易、次子戰懋書、三子戰懋詩、四子戰懋麟、五子戰懋孔。
戰懋書生四子:長子戰國儒、次子戰國士、三子戰國彥、四子戰國策。
戰國儒生三子:長子戰維藩,次子戰維寧、三子戰維楊。
戰維寧生三子:長子戰和中、次子戰啟中、三子戰欽中。
戰和中生一子:戰凱。
戰凱生一子:戰錫侯。
戰欽中生五子:長子戰捷、次子戰奏、三子戰靖、四子戰烈、五子戰略。
戰捷生五子:長子戰錫卿、次子戰錫伯、三子戰錫鋌、四子戰錫黻、五子戰錫纓。
戰烈生一子:戰錫九。
戰錫侯生四子:長子戰旭、次子戰晟、三子戰普、四子戰旸。
戰錫伯生二子:長子戰睿、次子戰智。
戰錫廷生五子:長子戰霈、次子戰云、三子戰霯、四子戰雷、五子戰淮。
戰錫九生五子:長子戰龍韜,次子戰龍池,三子戰龍標,四子戰龍章,五子戰龍光。
戰云生二子:長子戰岱森,次子戰嵩森。
戰氏遷莒之前,有一定家學淵源。據《戰氏族譜》記載:戰氏一世祖戰完,其父戰文魁,曾“授涿州儒學正堂”。“學正”,是明、清一州之學官,掌文廟祭祀,教育和官束所屬生員。
按《戰氏族譜》譜序的記載:戰氏遷莒原因:“懋易祖以布衣而病于催科,勢不能支,合圖全逃。”也就是說,戰氏兄弟五人遷莒乃因科稅所逼。當然,戰氏并不是窮困潦倒之族,遷莒后應是較寬余的,只有這樣,才有錢請塾師,三世戰國儒才能考中歲貢。同時,并不是這一時期所有歲貢都能外出做官,這需錢財鋪路。因此可以肯定說,戰氏遷莒之初,即是一家境較寬裕,富紳之家。
北汶戰氏,自明代遷莒,歷三世至戰國儒,于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中歲貢,外出做官,授鄆城縣訓導,戰氏家族開始興起。其后,四、五、六、七、八世不斷有考中功名或外出做官者。
戰氏四世戰維寧,字泰明,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歲貢,戰亂末仕。清初定鼎,大行人以經明行修列狀上薦,戰維寧隱居北汶,閉門著述,累征不就,居家養祭,一遵古禮。“初,文稿甚富,遭地震,水涌,埋沒遺失。”
入清后,五世戰欽中,于清康熙廿一年(公元1682年)考中歲貢,授冠縣訓導。
六世戰捷,清康熙廿五年(公元1686年)拔貢,授巨野縣教諭。
七世戰錫伯,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歲貢;戰錫九,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歲貢,授臨朐縣訓導。
八世戰云,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恩貢;戰旭,“英年樹幟‘文壇童子’,問業者多所成就,不受館金。遠近聞之,以課文呈正,幾盈案,皆殫心批評。”
從該支戰氏第九世之后直至清末,從史籍和族譜中沒有發現考中功名和外出做官的人。
八世之后,北汶戰氏便不再出現較有影響的人物,戰氏家族在莒州境內的名聲逐漸淡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