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分布
(部分)郇氏當今是稀姓,人口比例較少。據《郇氏祖譜》記載,一枝(第十七枝)遷登洲府黃縣,并自起譜世,即為你說的,并于乾隆廿四年(1759年)夏六月八世孫名郇友龍者遷青州續譜,郇友龍乃郇氏三世祖存信公之四子惟芳公之后。枝者,據祖譜解釋,仿大樹根身葉茂矣,祖為干,其子孫為枝,郇氏于大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弟兄四人因戰爭(明英宗土木堡之戰)自北直隸省棗強縣舉家南遷于山東省青州府,唯鐸公一人留居,其他不知所往,生2子,子生8子,8子再生24子,是為24枝,綿衍止今不下萬人矣,除青州外,黃縣、沂水、淄博以及濰坊各縣市均有分布,人丁旺盛。另郇姓,乃于唐朝郇謨始,之前為郇(Xún 音旬),出自黃帝之姬姓,周文王之十七子,武王十七帝,因管理各諸侯有功,封侯于山西猗氏縣,今山西省臨猗縣,稱郇(Xún)國,春秋時被晉國所滅,族人不敢稱姬,遂以國名為姓,改為郇(Xún)氏。到唐名郇謨者,有功于朝廷,賜姓郇(Huán 音環)。郇謨乃此支郇氏之鼻祖也。自此郇氏起。青州郇氏不是明朝初年洪武移民而來,是因戰爭由河北而來,家譜之《郇氏追遠譜》考據清楚,青州郇氏乃名門望族,進士10余人,省級以上官員多人,因而散居多方(余略)。郇姓望族居于平陽郡(在今山西省臨汾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