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
-
泉姓來源
泉姓起源
泉[quan]
泉姓起源有五:
①、源于上古。據傳有黃帝之子任姓后裔封于泉,其后因以為姓,稱泉氏。
源于任姓,據《左傳》
滕侯、薛侯爭長(隱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請于薛侯曰:"君為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愿以滕君為請。"
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不敢與諸任齒---不敢與任姓諸國爭論!
諸任-----在史籍《左傳》中疏云:"世本氏姓篇云:'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②、源于周代。按周代官制有泉府之官,掌管貨幣鑄造與發行,泉府官員之后,即以祖上官職為姓,稱泉氏。
③、出自全姓。三國大司馬全珠之孫全暉,降魏后受封為南陽侯,食采于白水(今湖北棗陽一帶),后世子孫遂組合為姓,稱泉氏。
④、出自我國東北少數民族高句麗,始祖為高句麗西部大人泉蓋蘇文。泉氏家族雖然來自高句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已經逐漸與唐人融合,成為華夏民族的一分子。從文化上看,他們已完全接受了漢文化,泉光富撰寫的《泉男產墓志》,泉玄隱所撰的《泉毖墓志》,就是很有力證明。說明他們不僅具備了較高的漢文學素質,而且從志文所流露的思想觀念看,與當時的漢族人也沒有任何差異。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即已出土的這數方墓志的墓主無一例外地均葬于洛陽郊外邙山,而且在泉獻誠、泉毖的墓志中都明確提到葬于邙山"舊塋",即稱舊塋,則顯然不是在泉獻誠死時新置的墓地,據泉男生墓志載,其葬于"洛陽邙山之原",這就是泉毖雖死在長安,也要遷葬于此的根本原因。這種現象說明他們已把邙山的這塊墓地,作為其家族的祖塋來看待,這既是他們思想觀念變化的表現,也是其自認為是華夏之人的有力證據。從血緣上看,他們已經與唐人通婚,泉毖與太原王氏的婚姻,便是一個證明。由于時代久遠,還無法掌握更多的泉氏家族中人與漢人通婚的例證,但堅信決不僅此一例。現已出土的泉氏家族中人的墓志,前兩方還自稱是高句麗人,但是到了泉毖這一代時,已經記為"京兆萬年人"了,而且是這個家族中人自己撰寫的,說明他們自己已經承認是唐人了,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變化啊!唐代是我國民族融合的一個較快時期,與漢族融合的高句麗人也不僅是泉氏一個家族,而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據載高句麗滅亡后,唐政府曾在總章二年(669)向江淮以南及山南、京西諸州遷移了38200多戶人。儀鳳二年(677),任命高藏為遼東州都督、朝鮮王時,又將這批人戶遷回遼東,歸高藏管轄。由于高藏謀叛,唐朝遂又將他們遷到河南、隴右諸州。這些人后來均與當地人融合在一起,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泉氏家族不過是他們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已。
⑤、出自赤狄族,為赤狄五姓之一。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同仁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澤普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5℃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屯昌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6/24℃
- 哈密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10℃
- 天門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21℃
- 湟中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9℃
- 焉耆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1℃
- 儋州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平羅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