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
橋姓來源
橋姓起源
姓源一:來源于姬姓
“橋姓”出自姬姓,是一個以山命名的姓氏。據漢代蔡邕《太尉橋公廟碑》及《姓氏急就篇注》記載,喬氏即為橋氏。《元和姓纂》及《萬姓統譜》所載,相傳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黃帝死后葬于橋山(在今陜西省黃陵縣城北),“群臣守冢不去者為橋氏”(即子孫中有留在橋山守陵看山的,守陵人就以山為姓,稱為“橋氏”)。《唐書·世系表》云:“橋,姬姓后。”《通志·二七·以地為氏》記載:“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冢,因為橋氏。漢有橋庇、仁。”《姓考》云:“黃帝裔孫守橋山,因氏。”蔡邕《太尉橋公廟碑》亦載:“橋氏之先,出自黃帝。帝葬于橋山,子孫之紹基立姓者,咸以為氏。”顯然,此支橋姓是黃帝后裔。 后周文帝作相時,令“橋氏”去木旁改為“喬氏”(喬姓)。而“喬姓”為“橋姓”所改的另一說法是在南北朝時的魏,據桑君編纂的《新百家姓》記載,東漢時有太尉橋玄的6世孫橋勤在北魏任平原內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歡的專權和壓迫逃了出來,橋勤隨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來潮,叫橋勤去掉橋的木字邊,變成喬,取“喬”的“高大望遠”之意。橋勤不敢不從,從此改橋為喬,世代相傳下去,這就是陜西“喬姓”的由來。史稱“喬氏正宗”。
姓源二:來源于西域
《唐書·世系表》又注:“西域有拘彌王橋塞提。”拘彌,西域三十六城國之一。亦即干彌,故城在今新疆和田克勒底城。
《史記》載:“魯有橋桃,畜牧塞上,馬牛升匹,粟以萬計。晉有蜀人橋贊。”《續通志·八六·補遺平聲》曰:“明橋宗義:什邡縣丞。”戰國時魯有橋庇;西漢有橋仁,成帝時為鴻臚寺卿;東漢有橋玄,光和時太尉;唐朝有橋公山;明朝有橋宗義。
姓源三:來源于匈奴
據《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記載,漢代匈奴貴族有四姓,分別是“蘭、喬、呼衍、須仆”,內有喬氏,后與漢族的喬氏渾為一體。
姓源四:來源于鮮卑
出自鮮卑之后。據有關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喬姓的鮮卑人出現,他們的后代一直延續著這個姓。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鞏留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9℃
- 新和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民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13℃
- 庫爾勒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2℃
- 墨玉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3℃
- 頭屯河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1℃
- 班瑪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1/5℃
- 文昌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5℃
- 阜康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