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
朱提郡:夏、商時期朱提郡屬梁州地境。周王朝時期時稱竇地甸、大雄甸。春秋時期稱靡莫部。秦朝時期為蜀郡地。西漢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在今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東北部設(shè)置了犍為郡,領(lǐng)十二縣,其中今云南昭通地區(qū)境內(nèi)就有朱提、南廣、堂瑯三縣。當(dāng)時的朱提縣轄今昭通、魯?shù)椤⒋箨P(guān)、鹽津、綏江、水城范圍;南廣縣境域包括今彝、鎮(zhèn)、威及四川高縣、珙縣、筠連、興文等縣;堂瑯縣轄今巧家及會澤、東川。漢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在犍為郡南部設(shè)都尉,稱犍為南部都尉,轄五縣:朱提、南廣、堂瑯、漢陽(今貴州威寧、水城、云南宣威一帶)。東漢安帝永初元年(甲戌,公元前107年),分犍為南部設(shè)犍為屬國都尉,領(lǐng)朱提、漢陽兩縣。原堂瑯縣并入朱提縣,縣并入漢陽縣。南廣縣仍屬犍為郡。犍為屬國境域為今昭通、魯?shù)椤⑶杉摇⒂郎啤⒁土肌⒋箨P(guān)以及東川市、曲靖市會澤、宣威,貴州省威寧、赫章及水城北部一帶。漢獻帝建安二十年(乙未,公元215年),改犍為屬國為朱提郡。轄朱提、漢陽、南廣(今鹽津)、堂瑯、南昌縣(今云南鎮(zhèn)雄、威信、赫章一帶)。三國蜀漢延熙元年(戊午,公元238年),從朱提郡中劃出部分境域,即今鎮(zhèn)雄、鹽津、威信、四川省珙縣、興文、貴州省赫章、水城一帶設(shè)立南廣郡。西晉建武元年(甲子,公元304年),改南廣郡為縣。晉永嘉五年(辛未,公元311年)農(nóng)歷5月復(fù)置南廣郡。轄南廣、南昌縣。晉太寧二年(甲申,公元324年)撤銷了南廣郡。西晉時期,朱提郡轄朱提(今昭通、魯?shù)椤⒂郎?、堂瑯(今巧家、會澤、東川區(qū))、臨利(彝良)、漢陽(貴州威寧、赫章)、南秦(今云南鎮(zhèn)雄、威信、貴州省畢節(jié))。東晉咸和八年(癸巳,公元333年),復(fù)置南廣郡,轄南廣(鹽津、鎮(zhèn)雄、威信)、常遷、晉昌、新興(后三縣在今大關(guān)、鹽津、綏江、四川、筠連一帶)。南北朝南齊時期,分置南、北、東朱提三郡。南朱提轄朱提、漢陽、堂瑯、南秦;北朱提轄河陽(今永善、綏江)、義城;東朱提轄今貴州省水城、畢節(jié)、赫章、威寧。北周武帝保定二年(丙午,公元526年),在南寧州東北部分置恭州,轄今昭通市東川區(qū)和曲靖市會澤縣。隋朝文帝開皇四年(甲辰,公元584年),設(shè)恭州、協(xié)州。恭州轄今永善、昭通、魯?shù)椤⑶杉摇伞|川;協(xié)州轄今云南鎮(zhèn)雄、彝良及貴州威寧。
隋開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在戎州(今四川宜賓)置開邊縣、治地包括今水城、綏江、鹽津。隋煬帝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廢恭州、協(xié)州,復(fù)置朱提郡。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復(fù)設(shè)恭州、協(xié)州,設(shè)靖州,其時轄地包括今云南的大關(guān)、彝良、貴州省的威寧、畢節(jié)。唐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改恭州為曲州,轄朱提、唐興二縣。朱提縣即今昭通、魯?shù)?唐興縣即今巧家、會澤、東川區(qū)。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立烏撒路、烏蒙路。元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改稱軍民總管府。元至元二十五年(戊子,公元1288年)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兼軍萬戶,領(lǐng)烏撒路、烏蒙路。東川路、芒部部,隸四川行省。明朝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改隸云南、明洪武十六年(癸亥,公元1383年)烏蒙、東川、芒部府升力軍民府,明嘉靖五年(丙戌,公元1526年)改芒部軍民府為鎮(zhèn)雄軍民府。清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改土歸流,降鎮(zhèn)雄州為鎮(zhèn)雄直隸州,烏蒙府、東川府仍舊;從四川劃隸云南。清雍正九年(辛亥,公元1731年),改烏蒙府為昭通府,置恩安縣附郭。民國初年(壬子,公元1912年)廢府存縣。民國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年),設(shè)昭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昭通、巧家、魯?shù)椤⒂郎啤⒔椊Ⅺ}律、大夫、彝良、威信十縣。民國三十四~三十五年(公元1945~1946年),曾在魯?shù)榭h龍頭山地段設(shè)立朱提鄉(xiāng)、樂馬鄉(xiāng)、龍溪鎮(zhèn)。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會澤縣劃入。民國三十七年農(nóng)歷8月6日(戊子,公元1948年9月11日),當(dāng)?shù)卣⒈粔K,銘曰:“朱提鄉(xiāng)購買中心小學(xué)校舍碑記。”1950年昭通解放,設(shè)專員公署,后改昭通地區(qū)行政公署。1958年會澤縣劃出。1981年新設(shè)水富縣。
堂號
朱提堂:以望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