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分布
虢國的封國最初在陜西寶雞一帶,但是到了西周厲王時期,由于王室逐漸腐敗,加上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周人的統治中心變得不安全起來,史書稱之為“王室多故”。于是,西周晚期出現了東遷的潮流。先是始封地在今陜西華縣的鄭國東遷到今河南鄭州一帶,隨后虢國也東遷到今三門峽一帶,建立了虢人新的大本營。最終,周王室也被迫東遷到今河南洛陽,開始了歷史上的東周時期。
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上村嶺發現了虢國貴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轟動了海內外。現在,在墓地原址建立了著名的虢國博物館。可以說,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就是郭姓的祖墳,海內外郭姓到上村嶺墓地來參觀,實際上也是上墳掃墓、祭拜祖靈。
虢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排除郭氏不計,其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臺灣省卻名列第八百七十九位,以長沙為郡望。
現在湖南省的長沙市、益陽市南縣三仙湖一帶,尚存虢氏后裔的一大支族。其遷徙情況是:五代時自山西太原遷江西,明成化年間自贛遷湘之長沙新康都六甲,今屬望城縣靖港鎮大泊湖村。
據家譜文獻《長沙虢氏族譜》的記載:“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勛標王府;三君譽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淵源家學;征大夫于晉國,丕丕皇猷。在昔家聲,昭垂后裔。迨以郭更虢之后,仍本姓者,僅吾一支,歷籍本豫章遷茲,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
長沙虢氏一支為古虢氏僅存的承嗣,系明朝成化年間由江西饒州遷湘地的,姓氏由“郭”復“虢”,至今已歷五百多年,丁口繁衍達萬,后裔再遷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廣東、臺灣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