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分布
1.歐陽氏發源于今浙江湖州,秦漢時大舉北移,其中一族在渤海郡定居,漢末魏時昌盛為冀方右族。如今,歐陽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湖南等省為多。現今歐陽姓人口列全國第一百九十二位。
2.慕容姓早期居住在西北地區。東晉時期,在北方的十六國中,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四個政權,其活動范圍在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慕容家族也成為當時十分顯赫的家族,并在甘肅的敦煌郡形成了慕容氏望族。宋代以后,在史料中已不易查到慕容氏的行蹤。如今安徽淮南、湖北鐘祥、廣東順德以及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3.上官姓早期活動在湖北、河南一帶,秦漢時又西遷陜甘形成望族,并以天水郡為郡望。唐宋以后擴展至河南、山西、江蘇、福建等地。如今在江蘇武進、浙江遂昌、山東臨沂、湖南湘潭等地有分布。現今上官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4.女媧氏今在北京市東城區、海淀區一帶有零星分布。
5.在青海省的省會西寧市,還生息繁衍著禿發氏的漢族后裔。
6.皇甫姓早期居住在河南東部,漢代已遷居關中,后西遷至甘肅、寧夏、陜西交界的地區,在安定郡形成皇甫大族,數百年間人才輩出,安定皇甫名聞天下。唐宋以后,除甘肅、寧夏、陜西外,山西、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區以及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南方地區,均有皇甫氏分布。
7.赫連姓早期居住在西北地區,十六國以后向山西、河北、陜西、河南遷移,后以渤海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在河南、山東等北方地區還有赫連氏分布。
8.東方姓早期居住在陜西、河南,后興旺于山東,漢唐之際在平原郡、濟南郡形成郡姓望族。宋代以后,東方氏已足跡難覓。如今在北京、山西、山東、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9.聞人姓早期居住在山東,漢唐時期已西移河南洛陽,南下江蘇、浙江等地,以河南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在浙江余姚、金華、嘉定等地有分布。如今聞人姓人口不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
10.諸葛姓早期居住于河南、山東。漢唐時在山東形成名門望族,以瑯邪郡諸葛氏電臺為著名。南北朝時期已散播于東南沿海地區。宋代以后在史籍中悄然無聲。如今在浙江上虞、金華、蘭溪等地有諸葛氏居住。
11.夏侯姓早期活動在河南、山東,漢唐時在山東有較大發展,以魯國郡為郡望;向南在今蘇、豫、皖交界處發展,以譙郡為郡望。宋代以后逐漸衰落。如今在北京、上海、山西、江西、湖北、臺灣等地偶有所見。
12.司馬姓先秦時主要活動于中原地區,秦漢以后在陜西、四川、湖北、江蘇等地均有司馬氏家族居住。河南為司馬氏的核心居住蔕,在今河南溫縣誕生了司馬懿家族。隨著晉都的建立,司馬氏遂遍布大江南北。唐代以前在東南沿海、江淮地區、中原地區均有零散的司馬氏家族。宋代以后,山西夏縣崛起了司馬光家族,在陜西、河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亦有少量分布。當代司馬姓已遍布全國,尤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西、福建、貴州等地為多。
13.萬俟姓早期居住在西北地區與山西一帶,后隨北魏拓跋氏河南、河北、山東,并在山東形成萬俟聚集地,以蘭陵郡為郡望。當今安徽、北京、遼寧等地均有萬俟姓分布。
14.端木姓早期活動于河南,漢代以后向東擴展,在山東形成望族,以魯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在安徽、浙江等地也有一定分布。
15.司徒姓雖然起源較多,但早期主要活動于中原地區,漢唐之間向河北擴展,并在趙郡形成郡姓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北、云南、山西等均有司徒氏蹤跡。如今在廣東開平、平遠等地有少量分布。
16.宇文姓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南北朝時期逐步南下內遷,除在遼寧、內蒙古、山西、陜西等地分布外,在河南洛陽等地形成宇文氏皇族聚集地。唐代時,他們入地為籍,遍及中原各地。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見。如今在北京、河南、陜西、浙江、四川、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17.鐘離姓早期居住在江淮地區,漢唐之間向浙江等地發展,以會稽郡為郡望,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為主要分布區。宋后已不多見。如今遼寧、沈陽等地有少量分布。
18.令狐姓早期活動于山西的臨猗等地,漢唐之間在山西、陜西、甘肅等地有較大發展,在山西影響最大,并以太原郡為郡望。宋代以后,令狐氏逐漸凋零。如今在山西運城、平陸、萬榮以及四川、貴州、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19.軒轅姓早期活動在河南、陜西,尤其是河南新鄭的軒轅丘,為黃帝軒轅命氏之地。漢代以后,在陜西武功一帶形成望族,以命陽郡為郡望。由于黃帝之后分為許多姓氏,真正以軒轅命氏者很少。如今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臺灣等地有少量軒轅氏分布。
20.申屠姓早期居住在陜西,漢代以后散居在今河南禹州、民權、商丘以及山東、陜西等地,以京兆郡為郡望,在陜西關中地區形成申屠姓望族,在山西則以西河郡為郡望。宋代以后,申屠氏已不常見。如今主要分布于遼寧、北京、浙江、安徽、臺灣等地,以浙江公布最為廣泛。
21.單于姓早期活動在內蒙古一帶,漢代以后在河套地區、山西北部定居,內遷者在山東形成望族,以千乘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很少見單于氏遷徙的足跡。如今在山東歷城、青州等地有少量分布
22.太叔姓早期居住在河南,漢代以后向山東遷移,以東平郡為郡望。此后遷移軌跡和分布情況不詳。如今北京、遼寧等地有少量分布。
23.淳于姓早期活動于河南、山東一帶,漢唐之時,在山東有較大發展,以齊郡為郡望;在河南北部,形成以河內郡為郡望的淳于望族;在江淮地區、四川等地也都有淳于氏足跡。唐代中期,唐憲宗名李純,因“淳”、“純”同音,遂避諱去淳為于姓。五代以后,有于姓恢復祖姓,仍復姓淳于者,但人數明顯減少。如今在山東龍口、重慶南川、四川瀘州及湖南等地有淳于氏分布。
24.濮陽氏早期居住在河南北部,漢代以后向河南東部、安徽、河北等地擴展,在河北中北部形成望族,以博陵郡為郡望。如今浙江海門等地有少量分布。
25.宗政姓自漢代以來居住在江淮一帶,并以彭城郡為郡望。為罕見姓氏,遷徙及分布情況不詳。如今江蘇徐州、河北唐縣等地有少量分布。
公冶姓早期在山東居住,漢代以后以魯郡為郡望。當代山西等地有零散分布。
26.澹臺姓早期活動在山東一帶,后向江蘇、山西遷居,以太原郡為郡望。如今在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有零散分布。
27.尉遲姓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北魏時以山西北部為集聚地,以太原郡為郡望。唐代以后數量不多,主要分布在山西一帶。
28.夾谷姓形成于宋金時期,初期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地區,后逐步擴展到山東、河南等地。明清時已極為少見。如今上海、遼寧沈陽等地有少量分布。
29.公良姓早期活動于河南淮陽地區,漢代以后在河南開封一帶形成望族,以陳留郡為郡望。唐宋以后史籍中已鮮見公良氏蹤跡。如今臺灣等地還有少量分布。
30.歷史上樂正氏在甘肅形成望族,以天水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史籍中已鮮見樂正氏蹤跡。如今在北京、遼寧等地有少量分布。
31.漆雕姓早期活動于江浙一帶,先秦與秦漢時期以山東為聚居區,以魯郡為郡望。唐代以后,史籍中已鮮見漆雕氏蹤跡。如今湖北潛江、河南上蔡、遼寧沈陽等地有少量分布。
32.公西姓早期活動于山東一帶,漢唐時向西擴展,在河南北部形成望族,以頓丘郡為郡望。唐代以后,史籍中已不見公西氏蹤跡。如今在河南浚縣等地有少量分布。
33.巫馬姓以魯郡為郡望,遷徙情況不詳。如今北京、上海、浙江、遼寧等地有少量分布。
34.顓孫姓早期在河南中東部活動,漢代以后在山東西南部與江蘇西北部繁衍,在山陽郡形成郡姓望族。唐代以后史籍中已很少見到顓孫氏蹤跡。如今山東、安徽、四川、北京、遼寧等地還有少量分布。
35.獨孤姓原居于東北地區,徙居中原后,主要在河南、河北一帶發展,并在河南洛陽、河北高陽形成郡姓望族,以河南郡、高陽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已鮮見于史籍。如今河北、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36.相里姓早期活動于中原地區,漢唐時向山西、陜西等地擴展,并在西河郡形成郡姓望族。今陜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37.司寇姓起源于古代各國司寇官職,因周及春秋列國大多設有這一官職,因此發祥地較多,但早期主要活動于中原地區,南北朝在河南、河北等地繁衍,并在河南北部形成望族,以平昌郡為郡望。后來由于許多司寇復姓簡化為司姓或寇姓,使原本就不多的司寇氏人數更為稀少。如今在北京、上海、遼寧等地還有少量分布。
38.亓官氏起源于古代笄官,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大都設有這個官職,因此亓官姓起源可能不止一人,但人數一直不多。明代以后,山東萊蕪歷為亓氏繁衍中心。如今山東、安徽、河南、陜西、遼寧、吉林、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39.司空姓早期在中原及周邊地區活動,漢唐之間在河南、河北、山西、江蘇等地繁衍,并在河南北部形成名門大族,以頓丘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史籍中已不見司空氏的蹤跡。如今在上海、遼寧、安徽等地有少量分布。
40.閭丘姓早期活動于山東,漢唐之間在今河南北部形成望族,以頓丘郡為郡望。唐宋時期,陜西、河南均有閭丘(閭)氏蹤跡。如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少量分布。
41.鮮于姓早期活動于北方,漢代以后在北京一帶形成望族,以漁陽郡為郡望。宋代以后,除河北、內蒙古、東北外,在四川等地以及朝鮮族中都有一定分布。
42.長孫姓早期在西北地區居住。鮮卑族南下前,主要居住在山西大同,南下后主要以洛陽為長孫氏集聚地。后向東發展,在山東與河南交界處的豫東地區形成望族,以濟陽郡為郡望。宋代以后史籍中已很少見到長孫氏。如今在上海、遼寧、陜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43.南宮姓早期活動在河南、山東一帶,漢代以后在山東形成望族,以魯郡為郡望。宋代,南宮氏已遷往江西,但有關遷移情況并不清楚。如今在江西、吉林、河北、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44.第五姓漢代時居住在關中地區,尤以“京兆長陵”第五氏最為顯赫。唐代以前在甘肅等地擴展,以隴西郡為郡望,在陜西、山東、河南等地也有第五姓蹤跡。如今在山西蒲城、臺灣臺北、陜西咸陽等地有少量分布。
45.高堂姓早期活動于山東一帶,漢唐之間在山東中部形成郡姓望族,以齊郡為郡望。唐代以后已不多見。今山東、遼寧、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46.仲長姓早期活動于山東,漢唐之間在山東西部形成郡姓望族,以高平郡為郡望。如今北京、山東等地有少量分布。
47.春秋時鄭國都城在今河南新鄭,西門便發祥于這里,并在較長時間內在這里居住繁衍。后來因遷徙、避難等原因,逐漸向周邊地區擴展,漢代以后以豫皖地區為主要居住區,以梁郡為郡望。宋代以后西門氏已不多見。如今北京、上海、山東等地有少量分布。
48.東門姓早期居住在山東曲阜一帶,漢代以后向西南擴展,在河南開封附近形成望族,以濟陽郡為郡望。唐代以后,已很少見到東門氏蹤跡。如今在河南光山等地有少量分布。
49.梁丘姓為罕見姓氏,早期活動于山東,漢代以后擴展到陜西,以馮翊郡為郡望。唐宋以后史籍中已鮮見梁丘氏蹤跡。如今遼寧、山東、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
50.微生氏為罕見姓氏,起源于山東,并以魯郡為郡望。如今遼寧、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51.羊舌姓早期居住在山西洪洞、平陽等地,漢代以后向河南、陜西擴展,以京兆郡為郡望。如今遼寧、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52.呼延姓漢代活動于北方地區,以后逐步南遷,在山西中部地區形成望族,以太原郡為郡望。宋金時期,在太原及山西其它地區偶有呼延氏名門家族分布。如今陜西西安、榆林等地有少量分布。
53.東郭氏早期居住在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后散居于山東各地。漢代以濟南郡為郡望,河南、陜西也有少量分布。
54.百里姓早期活動在河南、陜西一帶,漢代以后在河南中南部形成郡姓望族,以新蔡郡為郡望。如今在山西平陸等地有少量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