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分布
1. 關于房姓人口:
在北宋編印的<百家姓>中, 房姓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國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國姓氏統計中, 按人口排列,房姓列第199位。目前全國房姓約52萬人,占全國人口0.04,分布較廣,魯晉陜蘇4省占全國房姓人口0.63(廣東各支房姓約占全國的0.13)。故房姓不屬大姓. 但因房氏源自于帶來"堯天舜日"的大帝堯, 被舜欽定為"永作虞賓",傳承相對單純, 流向清晰, 南北朝前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士族,且其后代中大唐開國宰相房玄齡為"中國十大賢相"之一, 在唐以前屬貴姓.
2. 民國前建并存世的房姓家譜:
【浙江余姚】余姚房氏宗譜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嘉慶二十五年(1820)孝友堂木活字本。房東余等纂修。書名據版心題。遷姚始祖啟彰,居竹山。啟彰子城霞,南宋時由竹山再遷邑之云柯,譜尊之為始祖。有明秦鳴雷、王宗沐等人序。藏:上海圖書館(存卷首上一冊 3205)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三卷 (清)房秋伊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繼錦堂活字本 二冊 存于 歷史所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四卷 (清)房圣務 房萬珊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 四冊 存于河北大學
【湖南瀏陽】瀏東房氏族譜 (清)房青云主修 房正耀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清河堂修活字本 五冊
【湖南桂陽】蓉城北鄉沙里房氏宗譜九卷首二卷 (清)房枝音 房昭昕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親睦堂活字本十冊 存于歷史所 /吉林大學 注:房芳梅等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一年
【閩北浦城】《閩浦房氏族譜》 清·光緒年間修 其譜中規定“宗譜有賢子孫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則存沒葬地,時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譜為不孝’。宜知之。“此族規使修譜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
【湖南衡陽】房氏續修族譜 民國三十三年敦倫堂修木活字本 房開甫主修 四冊
【江蘇溧陽】溧陽新倉(昌)房氏宗譜 1933年孝思堂木活字本16冊。始祖為文昭公諱元齡(即玄齡公),二世遺植,三世崇贊,有多個分支。存于上海圖書館
【廣東連南】《房氏年命書》 房先清收于《八排瑤古籍匯編 》,內容類似族譜,但體例和意義與士大夫模式的族譜完全不同。它們雖然也是文字的記錄,但一般是在祭祀時由主祭人念誦,基本上還是保留了口述的傳統。
【山東微山】山東微山縣世善堂房氏族譜 原稿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清光緒十八年及1988年重修,線裝豎排八卷本, 房臺等編修
3. 各地新修家譜: (待增補)
【廣東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譜 1994年國器堂修鉛印豎排紅塑面本 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
【廣東梅州】房氏族譜 1995年國器堂紙版橫排 房玉寬編印
【江蘇雎寧】黃河南雎寧房氏族譜 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鉛印豎排,含江蘇房臺子東西房莊/山東嶧縣/茸山(河南寧陵)/江蘇沭陽馬山.
【福建泉州】前亭房氏族譜 2004年中書堂紙版橫排 房世明編
【河南內鄉】內鄉縣房氏族譜 2004年簡體橫排復制本 房立定等編
【四川中江】中江雷神廟支派房氏族譜 2004年簡體橫排電子版 房明毓編
【安徽和縣】明禮堂房氏宗譜 1993年宣紙線裝豎排八卷本 房仕九、房淑煥等編
【湖南瀏陽】清河堂湘鄂贛白茅沖支派《房氏族譜》,1995年線裝豎排本,房蘭清等編修
4. 房姓遷徒情況(待增補)
(1) 房邑(河南遂平)
堯的長子/房姓先祖丹朱始居. 其子陵在此開國開姓.
(2) 浙江富春山(浙江桐廬縣西)
兩漢之間新莽期間, 一房姓人(房植之父), 因不滿新莽篡漢之政, 舉家隱居于此, 垂釣為業, 自稱”漁父”,與當時名士嚴子陵友善.
(3) 廣平府清河郡(河北清河縣)
漢桓帝時朝右公/河南尹房植回遷于此,其子侄輩房雅為清河太守,房姓于此成為望族.
(4) 江南九簫山
房植晚年謝仕后游于此, 并開基傳業.
(5) 長沙
植子房熾康曾任長沙太守.
(6)吳山(吳郡)
房植第四代孫房尚志, 博通經史, 于三國魏時嘗”執教授生徒于吳山.”
(7)陜西鳳翔
房植五代孫房凌霄, 業儒學, 于晉初遷隱于陜西鳳翔府伏波村.
(8)清河郡
房植11代孫房景伯,梁武帝時, 為清河郡太守. 回遷.
(9)山東青州府
房植13代孫房彥謙,于隋煬帝時隱于山東青州府,在臨淄縣開基, 歿于山東.
(10) 長安(陜西咸陽)
房植14代孫房玄齡起于臨淄, 助唐開國后定居于長安, 逝后陪葬昭陵, 配享唐宗廟.
(11) 河南洛陽
房玄齡長子房遺直本襲父爵為梁國公, 高陽公主謀反事受牽連, 削官削爵后舉家逃遷于此.同時房乾的后代也以此地為郡望,稱"河南房氏".
(12)濟南郡
房雅十九代孫諶,隨慕容德南遷,因居濟南郡。生四子:豫、坦、邃、熙,今稱四祖房氏。
(13)桂州府清河郡
房植20代孫房啟,始為句容總管, 在容九年后遷桂州府清河郡,食邑三千戶.
(14)開封
房植21代孫房寧靜仕唐德宗朝,為開封府尹, 其子房式仕唐憲宗朝,為河南府尹.
(15)湖北武昌府
房植25代孫房遵時,家資殷富, 唐禧宗時因黃巢之亂,率妻兒游于湖廣武昌府,置田莊居住.
(16)燕貞定府(河北)
房植29代孫房遇隆,宋貞宗時由府尹進擢侍講, 因與當權的丁謂意見不合,謝仕,徙于燕貞定府試劍石.
(17)燕京永平府
房植39代孫房蠅貞, 當元綱不振, 率家徙于燕京永平府.
(18)燕京(北京)
房植40代孫明思恩侯房寬, 以天年終于京(燕京), 葬于燕京永平府盧龍墓.
(19)潮州府(廣東梅州)
房寬長子房遠紹(字燕基,號萬寶), 受父命持牒南遷, 先居福建寧化石壁村, 后赴廣東潮州府大麻社(即今梅州大埔銀江鎮)開基.
(20)濟南府
房寬次子房遠統(字燕裕,號萬珍),受父命持牒在山東濟南府開基.
(21)湖廣桂陽洲
房寬三子房遠續(字燕傳,號萬珠),受父命持牒在湖廣桂陽州開基.
(22)燕京永平府
房寬四子五子在永平府續牒.
(23)揚州郡
據史載,明初朝庭曾"驅吳地民以實淮揚二郡",揚州于此時開始有房姓人集中居住,并逐漸繁衍流布,僅興化一地,截止1990年即達6836人.
(24)廣東連南
連南八排瑤房姓于公元960年入粵,至1985年已傳41代.連南小三江鎮福田村房姓,1953年經省民委識別確認屬八排瑤支系。相傳他們原共有三兄弟,到廣東后先居住連南白茫,后三兄弟各奔前程,長兄去懷集,二兄去瑤山,三弟又轉湖南。長兄之子從懷集遷到本縣小三江田心寨對面的沙壩寨。民國24年(1935年),因洪水沖垮住房,又搬到福田村居住,至今已發展到11代。小三江鎮房姓生產和生活習慣亦已與當地壯族、漢族無異。
(25)山東鄆城
鄆城房集房氏家祠上的一幅對聯,說明鄆城房氏一族本出自山東,但明朝洪武年間又由安徽穎州(今安徽阜陽穎上)遷至鄆城.山東鄆城房氏共分五支,分布于鄆城、菏澤、定陶、曹縣、梁山以及河南、安徽等地。其中東北三省也有不少房氏源自鄆城。其中的老長支主要分布于鄆城,老二支分布于定陶北二十五里陳集、菏澤牡丹鄉、曹縣、定陶北戚妃寺等。
(26)四川自貢
據傳為明朝張獻忠剿四川時從廣東遷到四川的一支,其后裔中曾有一位為自貢最大的鹽商。
(27)蜀中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
廣東大埔銀江明萬寶公后裔中的一支,于清雍正、乾隆年間,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中大量遷徙入蜀,分居蜀中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金山鎮獅子村.大鑼村,楊家灣村,劉家溝村
(28)馬來西亞砂拉越
閩南客家的一支,出自清河堂,具體從何時何地遷出,尚待考證.
(29)山東微山縣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老鴰窩(也叫野雀子窩)遷至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的黃村、界牌口、高莊等處,并有族譜,昔年,在界牌口還建有宗祠,當地族譜15年一小修,30年一大修.
(30)江蘇雎寧
明初自山西曲沃遷至江蘇邳州望母山北房臺子.
5. 房姓現行地域分布情況(待增補):
(1) 河北
①清河縣
②石家莊
③保定、滿城縣、邢臺、威縣、廊坊、定興、張掖、泊頭、承德、滄州、張家口.....
(2) 山東
①青島萊西市南墅鎮下堡村,500多人,輩份:為寶仁興瑞(欠全);馬連莊鎮泗水村___多人,輩份∶___;萊西市經濟開發區官道村,___多人,輩份∶___;萊西市__鎮房家疃,___多人,輩份∶___
②山東濟寧市鄒城市房桃村,有1500多人,輩次是,興大德廷有,清祥凡繼論……,
濟寧市任城區,南張鄉,房家村,房姓有400多人,輩份:忠,風,建,云,存,文,傳,勝,道,燕,清,趙,世,澤 。
③淄博市博山區八陡鎮茂嶺村,500多人,輩份∶恭寬信民 ④濟南市禹城縣房寺鄉__村,__多人,輩份:___ ⑤威海乳山市五(午)極鎮房家村,382多人,公元1400(永樂年間)由青島即墨北阡村遷出,輩份∶德廷汝,永基(積)普(樸)再(在) 克紹(少)家傳 德哲綿延
⑥荷澤市梁山縣__鎮__村,1500多人,輩份∶春光誠瑞 茂昭體關 明德新民 福壽永昌
⑦荷澤市鄆城縣雙橋鄉房集村,1000多人,輩份:殿愛齡善謀 本立慶贏登
⑧臨沂市莒南縣勞坡鄉斗山村,__多人,輩份∶孝玉九克永顏祥乃后周長
⑨聊城市莘縣妹仲鎮康園村,300多人,輩份∶___
⑩山東省長清縣大房莊(濟南市文昌區大房莊),輩份為:衍慶昭世澤,玉立啟殿英,嘉守錫儒序,承基建乃登
-郯城縣 小房莊 房氏宗譜載:“房氏先祖清光緒間,由江蘇省瓦窯小街子遷此”建村。以姓氏得名小房莊。現有75戶、280口人。
房溜 追記房氏墓碑載,房氏始祖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由江蘇邳州小街子遷居于此建村。因村靠沭河拐灣處,水流湍急,故取名房溜。現有148戶、622口人。
房圩子 清初建村,原名房家崗。后為安全,村周筑圩,改名房圩子。現有172戶、672口人。
西房莊 回憶房氏宗祠碑載,房姓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得名房家莊,習稱房莊。1958年以村中新筑南北大路為界,分為東、西房莊,此村居西,故名西房莊。現有168戶、641口人。東房莊現有308戶、1285口人。
-新泰市養流鎮上劉村,__多人,輩份:全朝樹立(欠全)
__縣__鎮__村,__多人,輩份:川繼云昌 家崇澤秀
-德州市齊河縣大夫營前甄
-平度市呂家集
-微山縣歡城鎮的黃村、界牌口、高莊等處,有族譜,昔年,在界牌口建有宗祠,輩份:繼寶貽蘭蔭,蘊建步修齡。宏德永衍慶,敏慎惟守真。敦睦懷祖訓,榮光萬世新等.
-東阿縣 魚山村 幾百人,輩份:
-夏津縣東李官屯房莊,輩份: ....慶、延、義....
-汶上縣,分布于義橋鄉、南站鎮、白石鄉、郭倉鄉、苑莊鎮、郭樓鎮、南旺鎮等地,計有兩萬五千人.從臨淄遷入,遷入后已傳二十代.輩份(15-36代):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紹先祖武相長脈久桂樹培青.
-萊陽市 柏林莊鎮白石埠村,有房氏族人約2000余人,輩份:“明初來益 崇德師賢 孝友同首 福祿綿延”。龍旺鎮紀格莊,有200人,輩份:
-臨沭縣石門鎮房巡會村,600多房姓.輩份:玉.會.慶.學.寶.廣.兆....
-濱州市沾化縣,房姓約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富國鎮的房一、房二、大房家和小房家村,族人近3000多人,劉彥虎有幾百人,吳家莊子、東杜、濱海鄉的河潰村、下河鄉的房嶺村等。
-日照市 分部在日照市區、三莊鎮、西湖鎮、五蓮房家溝、莒縣等地。
-即墨縣 有幾千姓房的。200-300年前從云南遷到山東。輩份:大,太,世,安,克等
-諸城縣/沂水縣/坦城縣/萊蕪縣/新泰市/煙臺市/鄆城/鄄城縣/蒙陰縣/臨朐縣等
山東淄博沂源 :輩份:.....兆義成思立,紅孝花生光,道正聚寶在,終身壽元祥.....
山東省文登市宋村鄉山東村.輩分排列為:敏德培元玉 惟攸利本純。
(3) 河南
①平頂山市葉縣辛店鄉東房莊村,2000多人,輩份:___;南房莊村,1000多人
②平頂山市寶豐縣商酒務鎮房莊,__多人,輩份:__王鐵莊,__多人,輩份:__
③鄧州市,5000多房姓,明之前從北京或山東遷至濮陽再到當地
④內鄉縣趙店鄉花洼村房寨,1000多房姓,明末從鄧州遷至
內鄉縣湍東鎮,人數不明;赤眉鄉楊營村東房寨小組,200多人
⑤信陽縣_鎮_村,_多人,輩份:承祖澤 繼永昌 忠孝敬 寧安康
⑥蘭考縣.約2000人,分布于黃河南北
⑦河南南陽方城縣 博望東房莊 博望西房莊
--駐馬店市/鎮平縣等
周口市淮陽縣 明末從山東棗南莊遷來。輩份是:金、林、先、修、運、玉、國……
(4)江蘇
①揚州興化市, 明初由蘇州遷至, 止1990年6月底共有6836人,出自"清河堂",其中:
茅山鎮北陳村,300多人,輩份:東啟文永 樹(鳳)鵬(寶/佩/春)恒存 興國安邦 為祖爭光
西顧鎮房家舍, 輩份有"彩風元明"等;中堡鎮東,房姓,現有字輩:文、慶、定、永 ......
中堡鎮西二村,始祖房公正武,來自山東省濟南府余化縣,后遷往蘇州菖門三堂街,明洪武年移居到此.現存字輩:1.正2.福3.興4.永5.楚6.存7.宗8.溪9.熙10.應11.碧12.天13.宏14.學15.有16.加17.再18.兆19.從20.德21.廣(志)22.以23.金24.建25......
大鄒鎮等, 人數 ,輩份:
②揚州高郵臨澤鎮_村,1000多人,輩份:守先方獲福 積德乃延長
③鎮江句容縣陳武鎮房家邊村,300多人,堂號:"文英堂",輩份:念懷祖德 同慶義和 常守安泰
句容縣移風鄉/孝義鄉也有不少房姓同宗.
④鹽城東臺市__鎮__村,__多人,輩份:___
鹽城射陽縣特庸鄉串河村一支,約600余人,與江蘇興化中堡房姓一系為近支。
⑤江蘇泗陽,有房姓1000余戶,近4000人,主要居住在該縣臨河鎮王三莊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同時洋河鎮、屠園鎮等地也有散居,歷史名人有房震亨等(載入清<<泗陽縣志>>)。
⑥徐州沛縣、新沂縣
⑦徐州黃河南雎寧縣房臺子/張圩/姚集/慶安/王集/雙溝等地,輩份:屹東遠志高,庶仕康泰輝,習殿隆修玉,學明繼文昭(前20世);燕晉蘇瑞祥,潤澤昆福廣,英杰滿九洲,華林占魁強(后20世).
⑧常州溧陽
⑨連云港云臺區花果山鄉小村,有房姓1000多人,有戶姓2000多人。
(5) 安徽
①宿州市_縣_鎮_村,_多人,輩份:玉義傳家遠,文章烈后程(欠全)
②合肥市
③蕪湖市涇縣、樅陽縣等
④巢湖市和縣沈家鎮房僑村(成龍一系),2000多人,輩份∶萬國崇正道,仕淑尚忠良。善繼人之慶,明經學業長。富貴惟恩厚,榮華惠澤祥。
⑤阜陽市臨泉縣(古稱沈邱),四個房莊,另有房數、水房莊等,房姓約5000人,為清初李自成兵敗后由房姓兩兄弟從山東移民而來。傳說距縣城七里處的"房樓",以前曾供過房玄齡的金盔。
⑥懷遠縣河溜鎮,4000人,輩份:兆,億,萬,如,維,心,修......
⑦界首市大黃鎮房莊村,2000多人,輩份:鳳,自,德,超,景.銀等
-安徽天長,從揚州廟頭遷至此地。輩份:金,德,世,存,忠...... 堂號:聚賢堂 從蘇州閶門遷入揚州,年代不詳。
(6) 浙江
①嵊縣剡北
②慈溪縣,房?公在慈溪為官時所留一支,人數,輩份:
③余姚
--蕭山縣
(7) 湖北
①荊門市京山縣綠林鎮六房村(該鎮有幾個聚居地)
②仙桃市/武漢武昌區等
-鐘祥房家村 / 襄陽房老村
(8) 湖南
①長沙
②瀏陽縣
③岳陽市平江縣冬塔鄉(出自廣東梅州大埔一支) 輩份: 萬古江山舊,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遠,漢代敘源清。科甲班聯定,書香啟后人。經綸光德業,規矩振家聲
④白茅沖
⑤郴州桂陽
⑥永州新田縣
其為桂陽一支,清末房枝通因被誤告被清當地官兵通碟,遂從桂陽遷至永州新田縣知市坪鄉大山村大嶺組。現約80人, 族輩:枝茂召云彩,樹大根深顯地光....
⑦永州寧遠縣太平鎮白土村
有房姓村民五千佘人,輩份依次為:明朝啟太運,家可輝國邦,先…
(9) 江西
①吉水縣金灘鎮(三曲灘)__村,__多人,輩份:___
②萍鄉萬寶公支系(近千人),輩份:萬古江山舊、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遠、漢代敘源清、科甲班聯定、書香啟后人、經綸光德業、規矩振家聲
③宜春縣/武寧縣/泰和縣/井岡山市等
(10) 福建
① 泉州市泉港區峰尾鎮前亭村,人口2500多人,輩份(輩字文)∶積徽圣盛世 伯侯公子男 泰來昭繩武 孟仲叔季昌
②福州市登云上山村,人口500多人,輩份∶ 元亨利貞 仁義禮智信(欠全)
③三明市
④寧化建甌縣
(11) 廣東
①梅州市大埔縣銀江鎮10000多人,祠堂“房氏家廟”國器堂 ,其中冠山村600多人,輩份:...先玉在子宜順作臣必忠...
②梅縣城東鎮汾水村,9000多人,輩份∶___
③潮汕房姓人口1.8萬多人,其中汕頭金平、龍湖、濠江區300多人,潮陽棉城、海門40多人;澄海東里、澄城40多人;潮州湘橋區60多人;潮安庵埠30多人;饒平黃岡30多人;普寧1.45萬多人,聚居大坪、流沙等鎮;惠來3000多人,聚居東隴、神泉、隆江等鎮。此外,原系潮汕地區的陸豐甲子等鎮1000多人。
④深圳市觀藍街道辦事處樟坑徑村,100多人,輩份∶__
⑤東莞市篁村區勝和聯益村(舊稱房屋村), 1000多人。其先代世居山東定陶,唐房玄齡之后,宋代中葉,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東莞,家于篁村(今東莞篁村) (明陳璉《琴軒集·房氏族譜序》,明吾慶善《房氏族譜序》)。一說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從山東濟南遷入,曾建有房氏宗祠。
東莞鳳崗鎮鳳崗鎮三聯鄉排沙圍村房人約有一千,遷入于明代;深圳市觀蘭街道辦事處樟坑徑村房人由此傳入。
⑥連南火燒坪八排瑤,約50000~60000人
⑦茂名化州笪橋朱砂大漢村,桃胡村,黃林村,約有1500多人,輩份:“光宗耀祖,榮華富貴”.
⑧ 豐順縣/惠來縣/陸豐市/臺山市/英德市/博羅縣/揭陽市/廉江縣/遂溪/電白縣/韶關等。
(12) 遼寧
①__縣__鎮__村,__多人,輩份:福逯有余慶 恩威振家聲
--沈陽/大連/撫順/遼陽等
②.......,從山東一個叫小云南的地方遷過來的,輩份:......永,?,德,志,玉(?) 吉 ,善.如,玉,家,業,慶,有,余...
(13) 吉林
--吉林省綏化房老屯。據稱為約八至十代前從山東遷入 。現知輩份為:文.學.冀.才.名.清.國.連.景.成..。"文"字輩(也有稱"景"字輩的)中女子用"秀"字。
----長春/大安縣等
(14)黑龍江
①黑龍江巴彥縣洼興鎮興華村(原名:房家屯)
-黑龍江呼嗎縣 由山東平陰北遷,有三個房姓分支 共有千余人,其中一支輩份:"甲垂燕義 廣吉永傳"
(15)內蒙古
①赤峰市敖漢旗
②翁牛特旗
③松山區
④林西
(16) 廣西
①南寧
②天峨縣(山在上)
③象州
④容縣/桂平市/全州縣/岑溪市/臨桂縣/靖縣等
(17) 云南 \貴州
-貴州省安順市:10代前由湘入黔,始祖房世杰,輩分為“人世百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
(18) 上海
①松江 據<上海百家姓>介紹,上海松江城中,現存刻于唐大中十三年(859)的石經幢一座,上有可辨姓氏86個,其中就有"房",表明當時已有房姓族人在此定居.
(19)陜西
①西安臨潼雨金鎮的房村(有兩千多人,幾乎全姓房)
②西安閻良區關山鎮的南房村(大約3-4千人),閻良西房村,全姓房
③咸陽市彬縣義門鎮蘆才村/良社村/中堡子村,西坡鄉,計約3000人.
④旬邑底廟有房姓2000人。永壽/彬縣/潼州(潼關縣)等均有房姓村。
(20)四川
①自貢,人數100人,輩分:"忠良世澤長,興田培本后,萬代慶榮昌"等
②廣漢
③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
廣東大埔銀江明萬寶公后裔,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中江輩份:
德尚公派:萬寶(名)大才(名)浴騰(名)鼎裔(名)亦昌(名)敦素(名)
金祖萬君希仕德日,文友興先志,宗建毓清華,秀靈鐘厚澤,耀彩沛天家。
德用公派:(13世開始)德日文元成,選開運鼎明,光華昭盛景,富貴耀朝廷。
肇星公派:(11世開始)惟于星俊麟,正自榮升泰.......
東、北街:(15世開始)麟正自榮升,泰乾照福云,隆盛維孝貴,守道有祥征。
羅江縣金山鎮,輩份:國政天興順,官清民志安
(21)山西
①山西翼城南唐鄉凡店村 100人
②大山西大同市廣靈縣有兩處房姓的集中地,一是原張岔鄉房莊村,全村姓房,有人口500左右,現該鄉整體搬遷到縣城,改名為“下恩莊”村。張岔鄉也撤消了,合并到“加斗”鄉。一是加斗鄉也有不少姓房的,具體數目不詳,但總在百人以上。與原張岔鄉房莊村的房為一支,房莊村原為加斗鄉地主的莊園,當時的村民應為長工。
-晉中和順縣喂馬鄉房家莊村 100多人
(22)馬來西亞
集中居住地為馬來西亞砂拉越,有宗親會組織,堂號為"清河堂",人數及輩份: .
(23)韓國
①水原房氏
②南陽房氏
(23)臺灣
臺北市/新竹縣/臺中縣/苗粟縣/南投縣/桃園縣等
(24)甘肅
竹固縣
(25)北京
--房山區/昌平縣等
(26)天津
--武清區 --靜海縣三呼莊村
(27)寧夏
--中衛
--石河子
(28)香港
---九龍
(29)海外其它地區
--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毛里求斯/瑞典/挪威/美國/加拿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