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
-
催姓來源
催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催馬,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催馬,亦稱趣馬,是西周初期設置的官位,隸屬于夏官管轄。催馬,其職位在校人之下,為中士,職掌王室馬匹的飼養,為馬政之官。“校人”是西周王室養馬之官的統領,亦稱“校正”。在典籍《周禮·夏官》中記載:“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在典籍《詩·大雅·云漢》中也記載:“趣馬師氏,膳夫左右。”在典籍《說文解字》中明確指出:西周早期,并無“催”字,只有“趣”字,后造催字,互為代用。“趣”字就是“催”字,“趣馬”亦是“催馬”。
在催馬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先稱趣氏,后有改稱催氏者,讀音作qù(ㄑㄩˋ)。該支崔氏與趣氏同宗同源。
第二個淵源
源于姜姓,出自齊國君主丁公伋嫡長子姜季子的后裔崔氏,屬于避難改姓為氏。據史籍《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記載:崔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后裔。西周時期,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于臨淄(今山東淄博),開國君主是呂尚。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于呂(今河南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章丘),后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崔氏已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長期都是山東望族和中國的著姓。
周惠王姬閬六年(陳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1年),陳宣公媯杵臼殺了自己的太子媯御寇。由于媯御寇與公子媯完關系非常好,恐禍及己,于周桓王姬林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逃到了齊國。當時的春秋霸主齊桓公姜小白收留了媯完,并賜給他田地邑城,還想任命他為正卿,但他只接受了“工正”一職,陳氏由此立足于齊國。媯完感謝齊桓公之德,遂指齊桓公所賜之田改姓為田氏,稱田敬仲完。田敬仲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齊國逐漸發展,至其五代孫田乞時,為齊景公姜杵臼的大夫,其后田氏一族在齊國世代為相,并逐步壟斷了齊國政權,齊國君主猶如傀儡。在田無宇、田常等人身為姜齊之臣時,為了爭取齊國民心,在春秋末期就曾不惜經濟代價施惠于民,被稱為“厚施買國”,最后使齊國人心歸附于田氏家族。到周安王姬驕十一年(公元前391年),田敬仲完的第十代孫國相田和,他將齊國君主齊康公姜貸放逐到海邊,只留一城之地作為其食邑,田和成為了齊國實際上的國君。到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周王室冊命田和為齊侯,正式將他列為諸侯。過了幾年,齊康公病逝,姜姓遂絕其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田代齊姜后,許多姜姓裔族紛紛外遷、改姓,以避其禍,其中就有崔氏族人將姓氏加“亻”改為“催”,稱催氏,讀音仍作cuī(ㄘㄨㄟ)。該支催氏于崔氏同宗同源,皆尊奉姜季子為得姓始祖。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天門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21℃
- 城北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輪臺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1℃
- 文昌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5℃
- 東臺市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4/19℃
- 建湖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8℃
- 定西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1/11℃
- 墨玉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3℃
- 囊謙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5℃
- 沙坡頭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4-5級,氣溫: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