釧
-
釧姓來源
釧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畬族,出自唐朝時期派駐閩越地區的大將軍陳元光,屬于以歷史事件為氏。釧氏源出古代畬族,在唐朝以前,沒有釧氏。唐朝以前,福建的畬民深受半奴隸半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經常以武力反抗封建王朝的地方政權,漢族統治者也無法予以遏制,他們駐這一地區的軍隊,只能駐守在九龍江以東“阻江為險”,“插柳為營”,與“蠻獠”相對峙。在唐王朝建立強大的中央政權以后,為了鞏固對東南邊陲的統治,乃于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和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先后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率領軍隊來到閩南進行剿撫。陳元光赴閩后,在逐步取得軍事優勢的同時,堅持對“蠻獠”實行招撫政策,他下令本人以及跟隨他們父子入閩的唐軍及隨民,全部在這閩越一帶落籍,使該地區成為漢族和當地少數民族雜居的地區。后來,陳元光的這一支具有鐘氏畬族血緣的子孫逆汀江而上,直至長江流域,因而取姓氏為“釧”,大多駐居于建康(后叫建鄴,今江蘇南京),后又逐漸衍分至湖南武岡、云南騰沖、四川閬中等地區,其家族人等在唐、宋、元、明諸朝多為軍伍者,所以釧氏與陳元光一支陳氏有密切的血緣關系。
至于“釧”字作為姓氏的讀音,在宋朝時期的官修字書《類篇》中講得明白:“昌緣切,音穿。”即讀音作chuān(ㄔㄨㄢ)。釧氏族人大多尊奉陳元光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于倭奴族,出自唐朝時期倭奴過遣唐使,屬于漢化改姓氏。唐朝時期的公元七世紀初開始,以及在其后至九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中,倭奴國為了學習中華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人數之眾,可謂中日文化交流歷史上的空前盛舉。由于遣唐使在唐文宗李昂執政的大和年間(公元827~835年)最為眾多,這批遣唐使學成回國后,對推動和促進兩國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極大地促進了倭奴國社會的發展,從此,倭奴國人開始稱自己為“大和民族”,以追念唐大和年間的遣唐使們。
在遣唐使中,有一批倭奴留學生的姓氏為久代氏,羅馬字為“Kushiro”,日語為“釧路”,來自倭奴釧路部族(今日本國北海道東南岸的釧路市),進入中國后,按漢俗起漢姓為釧氏,其中后有留居中國者,逐漸融入中華大家庭,在唐末五代時期避戰亂遷居嶺南地區,以釧氏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雙城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西風,風力:3-4級,氣溫:24/11℃
- 沙坡頭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4-5級,氣溫:29/15℃
- 固原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烏恰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1/9℃
- 渭源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0℃
- 民豐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6/14℃
- 烏蘇市05月30日天氣:陰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隴南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塔什庫爾干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3/2℃